[实用新型]一种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8268.9 | 申请日: | 2015-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8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吕振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16 | 分类号: | G06F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音量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中,对音量的控制通常都采用按压或者极少量的滚轮运动等来实现音量的大小调节,这种调节音量方式通常需要设备设置单独的音量控制按键或音量控制滚轮。而随着人们对电子设备超轻超薄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的体积大小、厚度大小和重量等成为人们选择电子设备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作为音量控制的按键或者滚轮等,势必会给电子设备的结构小体积化带来较大的困扰;另外,按键和滚轮调节音量,则必须配备相应的结构来实现其功能,该结构不仅需要占用一定空间,同时结构也较为复杂;同时,人们在日常使用中发现,按键和滚轮的存在,对电子设备的使用手感也带来不好的影响。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一种是采用金属弹片导电膜来实现音量控制,具体为将金属弹片导电膜与主板进行焊接使其与主板上的音量调节器连接,这一解决方案由于在使用时进行焊接的焊接点需要直接承受按键给予的压力,其焊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焊接点的存在也带来的操作手感不便的问题,同时,这种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音量控制设备的体积,但其仍然需要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以保证按键的顺利进行,未能彻底解决电子设备的小体积化问题。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switch按键来实现音量控制,这种解决方案与采用金属弹片导电膜类似,都是需要与主板进行焊接,焊接点需要经受按键直接给予的压力,也存在手感不良的问题,同时需要一定的按键活动空间,不能彻底解决人们对电子设备超轻超薄和小体积化等的要求。
同时,由于每个人操作时候用力程度等均不相同,因此,不论是传统的按键和滚轮,还有现有的金属弹片导电膜和switch按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常会发生故障,导致音量调节无法进行,即使用寿命非常有限,给人们的日常使用带来极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电子设备中音量调节装置的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透光孔,所述透光孔设置在壳体上;
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内,且与所述透光孔相对设置,用于向透光孔处发出光线、检测透光孔附近的光线变化情况、根据光线变化情况作出判断、根据判断结果发出指令;
音量调节器,所述音量调节器与所述光电传感器连接,用于根据光电传感器发出的指令调节音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导向条,所述导向条设置在壳体上,且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导向条上。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壳体具有第一侧边,所述导向条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上;
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导向条的中心处。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导向条为凹向壳体内的长形凹槽,或者所述导向条为凸出于壳体外的长形凸条。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光电传感器包括:
发光机构,发光机构,所述发光机构设置在壳体内,且与透光孔的位置相配合,用以向透光孔发出光线;
光感应机构,安装在壳体内,正对透光孔设置,与所述音量调节器连接,用以感应透光孔和导向槽的光线变化情况,并根据光线变化情况指令所述音量调节器调节音量大小。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分别连接所述光电传感器和所述音量调节器。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启闭机构,所述启闭机构与所述光电传感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光电传感器的开启和关闭。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发光机构为发光二极管。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光电传感器还包括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设置在光学透镜和所述透光孔之间。
前述的电子设备,所述导向条上设置有刻度条,所述刻度条沿导向条的导向方向均匀设置。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82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