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铸件脱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8698.0 | 申请日: | 2015-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18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佑生;王红卫;郭光辉;黄卓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交运集团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9/02 | 分类号: | B22D2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6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件 脱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铸件脱壳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精铸件脱壳装置。
【背景技术】
公知的,精密铸造中的很多结构件由于较为复杂,所以需要使用失蜡铸造或熔模铸造来实现,失蜡铸造或熔模铸造方法是:先把要做的铸件用蜡料制成模型,并把模型用同种材料焊接到浇口棒上制成模组,然后在模组表面蘸上耐火涂料“水玻璃或硅溶胶与细砂的混合物”,再洒上耐火砂,“其中沾浆、撒砂需要反复数次,以便使砂层达到足够的厚度”,待其干燥固化后,给模组加热,把蜡料从浇口处脱出,形成空壳。将空壳焙烧,使之成为坚固的模壳,将金属液体从浇口浇入,冷凝后就成为带有壳体的金属铸件;而后将模壳脱离金属铸件本体获取金属铸件毛胚;模壳脱离的方法是人工击打模壳型砂,这样的脱壳方式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功效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精铸件脱壳装置,利用滚筒中设置的“V”形凸起将精铸件的型砂外壳大部分进行剥离,有效减轻了后期作业的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精铸件脱壳装置,包括滚筒、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滚筒的外部连接动力机构,在滚筒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机构的滑道一端处于所述滚筒的进料口中,所述滚筒的内壁上环绕分布有多条“V”形凸起,出料机构的出料“U”形板一端设置在滚筒出料口内,所述“U”形板下部面铰接连接在立柱的上端,在立柱的左右的任意一侧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上端铰接连接在所述“U”形板的立柱左右的任意一侧下部面。
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在多条“V”形凸起的角上分别设有弧形倒角。
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在所述滚筒的出料口外壁上设有齿轮面,齿轮连接所述齿轮面,齿轮的轴与电机连接,由滚筒出料口上的齿轮面、齿轮和电机形成滚筒的动力机构。
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所述进料机构包括料台、滑道,料台设置在滚筒的进料口一侧,料台与滑道的另一端连接,滑道的一端为向下倾斜,所述滑道的向下倾斜一端处于所述滚筒的进料口中。
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在料台的上部面外部除了与滑道连接处以外设有围栏。
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所述滑道为“U”形结构。
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出料机构的“U”形板下部面中部铰接连接在立柱的上端,所述液压杆的上端铰接连接在所述“U”形板靠近另一端的下部面上。
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在“U”形板的靠近另一端底部面上分布有多条壳体碎片分离槽。
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在“U”形板的壳体碎片分离槽下部设有壳体碎片收纳箱。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精铸件脱壳装置,通过料台将带有型砂外壳的精铸件放入滚筒中,由电机带动齿轮,同步的齿轮带动滚筒出料口外缘的齿轮面,所述滚筒旋转时精铸件的型砂外壳受到,“V”形凸起的不断撞击,精铸件的型砂外壳便会大部分实现剥离;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有效减轻了后期精铸件脱壳时的作业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料“U”形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围栏;2、料台;3、滑道;4、进料口;5、“V”形凸起;6、滚筒;7、内壁;8、弧形倒角;9、出料口;10、出料“U”形板;11、立柱;12、液压杆;13、壳体碎片分离槽;14、壳体碎片收纳箱;15、齿轮面;1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更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交运集团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交运集团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8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