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置六边形反应槽的斜板或管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9495.3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52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宗良明;黄健;金鑫;马志明;万佶伟;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周舟 |
地址: | 214213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边形 反应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斜板或管沉淀池。
背景技术
斜板或管沉淀池又称浅层沉淀池,是运用浅层沉降理论制成的一种排泥设备,它的基本原理是:在沉淀池有效容积一定的情况下,池身越浅,沉淀面积越大,污泥去除效率也越高。
现有技术的斜板或管沉淀池一般由三联反应槽、池体和斜板或管构成,传统的斜板或管沉淀池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也有极少一部分不带三联反应槽的做成圆形的),三联反应槽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位于斜板或管沉淀池的前端。但现有的斜板或管沉淀池占地面积大,需要花大量时间演算和构建沉淀池池体,制作成本较大,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稳定性高,不易破损,提高沉淀效率的中置六边形反应槽的斜板或管沉淀池。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中置六边形反应槽的斜板或管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分隔为左侧隔仓和右侧反应槽两个区域,右侧反应槽中部设置有斜板或管,所述斜板或管平行设置并45o~60o倾斜,池体底部为污泥斗,池体近底端设置有进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槽由若干个正六边形槽体拼接构成,位于反应槽中心的正六边形槽体为三联反应槽,所述三联反应槽由3个棱形槽体拼接而成,每个棱形槽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
作为优选,隔仓为正六边形。
作为优选,三联反应槽每个棱形槽体与反应槽的比例为1:15。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三联反应槽位于斜板或管沉淀池的中心,其优点在于:
1、每个槽体均是标准的菱形结构,能够极好的利用空间尺寸,相对而言,这样的结构是制成固定容积容器耗材最少的结构,同时它又具有极好的稳定性,不易破损。
2、正六边形结构使得反应槽槽体与外界的接触面呈开放的扇形,更利于药剂的扩散,缩短了矾花形成的时间,从而使得沉淀更为高效快捷。
3、一般而言,每种药剂与污水的反应时间为3-4分钟,而矾花沉淀所需的时间为45-60分钟,二者之间的比例1:15,而三联反应槽每个槽体与沉淀池池体的体积(去掉一个作为隔仓的池体)之间的比例正好也是1:15,这样就无需花太多的时间去演算和构建沉淀池池体,只需简单地复制中心池的样子就行了。
4、正六边形结构使得同等面积下中心到周边的距离更短,更容易构建沉淀池底部的泥斗,相对而言也更节省材料,节约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三联反应槽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中置六边形反应槽的斜板或管沉淀池,包括池体1,池体1分隔为左侧隔仓1.1和右侧反应槽1.2两个区域,右侧反应槽1.2中部设置有斜板或管2,所述斜板或管2平行设置并45o~60o倾斜,池体1底部为污泥斗3,池体1近底端设置有进水管4,所述反应槽1.2由若干个正六边形槽体1.2.1拼接构成,位于反应槽1.2中心的正六边形槽体1.2.1为三联反应槽1.3,所述三联反应槽1.3由3个棱形槽体1.3.1拼接而成,每个棱形槽体1.3.1内设置有搅拌装置5。隔仓1.1为正六边形。三联反应槽1.3每个棱形槽体1.3.1与反应槽1.2的比例为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沃尔特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94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