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的三叶形桩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9856.4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8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邢文文;肖衡林;李丽华;史宏才;胡兴;朱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5/48;E02D5/3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三叶形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的三叶形桩,属于有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桩形主要是等截面桩或者带桩帽的T形桩,采用灌注或者是预制的形式来进行施工建造。这些桩型能够为上部结构提供承载力,但是在建筑工程中,不仅要满足承载力要求,还要对沉降进行有效的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三叶形桩在现有基础上对桩形做出了改进,能够在提高承载力的基础上,有效控制沉降,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满足承载力的基础上,有效的控制沉降的钢筋混凝土的三叶形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混凝土的三叶形桩,由三个尺寸相同的叶片和中心主桩连接构成,三个叶片的竖向深度比中心主桩小。
所述的三叶桩由三个几何尺寸相同叶片和中心主桩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叶片和中心主桩在长度方向上可以延伸。
所述三叶桩的三个叶片相互成120°夹角分布,形成相对稳定的加固控沉区域。
所述三叶桩的叶片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为工程施工的挖槽的宽度(40-80cm),竖直方向的长度根据软土层厚度确定。
施工建造本实用新型的三叶桩时,所述三叶桩的叶片和中心主桩中间均布置钢筋,并且在叶片和中心主桩连接位置布置一组相互垂直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三叶加固浅层土体,与普通桩型相比,能提高面积置换率,有效提高浅层土体的承载力,并约束土体,防止浅层软土的滑移破坏。2.这种新型三叶桩就实际使用意义上来看,不仅满足了桩的承载力要求,还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沉降。3.三个叶片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侧向刚度大大提高,能够提高桩体水平承载力,有效抵抗地基土的侧向移动。4.这种新型三叶桩就经济意义上来看,相对于T形桩而言更能够节省材料,具有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造时的钢筋布置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三叶桩呈现三叶形,有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三个叶片1和中心主桩2构成。三个叶片1和中心主桩2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其中,叶片部分的深度要比中心主桩的深度浅,延伸到填土层以下,粘土层之上,一般深度为3~4m。中心主桩的圆心在三叶片的中心交线上,且中心主桩,深度延伸到持力层,以保证良好的承载力要求。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地基处理的施工建造方法如下:
1)在桩基位置用螺杆桩机打桩孔,并在挖填过程按照挖槽的尺寸设计叶片尺寸。
2)放置三叶形钢筋笼,并在主桩和叶片之间放置加强筋。
3)浇筑混凝土,形成三叶形桩。
本实用新型的三叶形桩,可以在提高承载力的基础上,有效的控制沉降。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中,用于基础工程,做基坑维护,修建河道护岸,也可用于构筑地下连续挡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098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