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路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1720.7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3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郭海波;刘成涛;李庆磊;孙国强;蔡乐;丛孟营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20 | 分类号: | F01M1/20;F01M1/18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路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双路传感器安装于发动机主油道上,用于测量发动机机油压力和机油温度,并反馈整车仪表和发动机ECU。
双路传感器的结构包括传感器本体,传感器本体内设有油腔以及均与油腔和发动机主油道连通的油道,油腔内设有均与发动机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等)和整车仪表相连的PCB板(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位于油腔内且靠近油道一侧的电路板上设有测压元件和测温元件。从而在工作中机油首先通过油道,进入传感器本体内部(也就是油腔),传感器本体内部还要充满机油,测压元件和测温元件才能够测量相应的信号,测压元件可以快速响应目前发动机内部的机油压力情况,但是机油温度是从发动机主油道向外辐散,距离主油道中心越远,温度越低,且油道的孔径太小,流过的油量太少,机油温度在在通过油道到达测温元件处时,温度下降幅度较大(即:测温滞后),不能准确反映发动机内部机油的实际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路传感器,在保证测压性能的前提下,达到提高该双路传感器温度响应时间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路传感器,包括安装于发动机主油道上的外壳,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设有外罩,所述外罩内设有均与发动机ECU和整车仪表相连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第一油腔,位于所述第一油腔内的所述电路板上连接有用于检测油压的测压元件;
所述外壳内且靠近所述发动机的一端设有第二油腔,所述外壳上还设有延伸至所述第二油腔内并用于检测油温的测温机构;位于所述测温机构的一侧设有均与所述第一油腔和所述第二油腔连通的油道。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测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壳上并延伸至所述第二油腔内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油腔连通的通道,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发动机的一端封闭;所述通道内设有与所述电路板连接的测温元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测温元件通过导热硅脂固定设置于所述通道内。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壳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设有均与所述第一油腔、所述油道和所述通道连通的第三油腔。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壳与所述外罩设置为一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路传感器的有益效果是:
由于外壳内且靠近发动机的一端设有第二油腔,且外壳上设有延伸至第二油腔内并用于检测油温的测温机构,从而在测温工作中,油液进入第二油腔并环绕在延伸至第二油腔内的测温机构周围,与传统相比,大大缩短了测温机构与油液的接触时间,提高了测温机构与油液的接触性,进而实现了测温机构能准确快速的反应油液的温度,即:提高了测温时的响应时间,保证了测温效果(测温时从常温开始测量),防止因测温滞后,导致实际油液温度过高,润滑油膜不均匀,导致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磨损的情况发生;由于位于测温机构的一侧设有均与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连通的油道,从而在测压工作中,油液首先进入第二油腔,然后经油道进入第一油腔,之后测压元件进行测试油液的压力,由于第二油腔的存在,缩短了油道的长度,进而能有效提高测压元件在测压时的响应时间,保证了该双路传感器的测压性能。
由于测温机构包括延伸至第二油腔内的延伸部,延伸部内设有与第一油腔连通的通道,且通道内设有测温元件,从而测温工作时,油液环绕在延伸部周围,通过热传递将油液的温度传递给测温元件,结构简单,测温效果好,且便于加工,同时,测温元件延伸至靠近发动机的一端,为提高测温元件测温时的响应时间奠定了基础。
由于测温元件通过导热硅脂固定设置于通道内,从而保证了测温元件的固定性和导热性,不仅保护了测温元件,而且保证了测温元件测温的稳定性,防止测温元件在通道内晃动,而导致测量的温度值出现波动的问题。
由于外壳远离发动机的一端设有均与第一油腔、油道和通道连通的第三油腔,从而通过第三油腔,有效减少了油道和通道的加工面积,同时,进一步缩短了油道的长度和通道的长度,不仅能提高测压元件测压时的相应时间,而且通过缩短的通道便于安装位于通道内的测温元件。
由于外壳与外罩设置为一体,从而保证了外壳与外罩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油液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A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1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车辆的动力传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 下一篇: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