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2161.1 | 申请日: | 2015-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6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丁成;彭昌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10 | 分类号: | B60R22/10;B60R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娄冬梅;黄健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座椅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多,交通事故的发生量也比较多,因此,对汽车安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目前,汽车中均设置有安全带,用于对座椅上的乘员进行保护。但现有的安全带通常是根据成人的身高体型来设置的,并不适合儿童使用,不能对儿童进行很好的保护。
虽然市场上推出了可以安装到汽车座椅上的儿童座椅,儿童座椅上设置有适合儿童身高体型的安全带,能够很好地对儿童进行保护。但是目前大部分家庭轿车中都没有配置儿童座椅,大多数乘客还是习惯于抱着儿童乘车,而且城市出租车上均没有配置儿童座椅,乘客也只能抱着儿童乘车,这样对于儿童的生命健康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用于提高儿童乘坐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靠背、第一对带片和第二对带片;其中,
第一对带片包括:固定在座椅靠背左侧翼的第一左带片和固定在座椅靠背右侧翼的第一右带片,第一左带片和第一右带片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第二对带片包括:固定在第一左带片上的第二左带片和固定在第一右带片上的第二右带片,第二左带片和第二右带片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左带片、第二右带片、第二连接件与第一左带片、第一右带片、第一连接件围成的用于容纳儿童的空间。
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座椅靠背的左侧翼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左带片和第二左带片的左带片槽,座椅靠背的右侧翼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一右带片和第二右带片的右带片槽。
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第一左带片上部靠近左侧翼的位置处开设有供成人左手臂穿过的第一左穿孔,第一右带片上部靠近右侧翼的位置处开设有供成人右手臂穿过的第一右穿孔。
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第二左带片的上端低于第一左穿孔,第二右带片的上端低于第一右穿孔。
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第二左带片的上部靠近第一左带片的位置处开设有供儿童左手臂穿过的第二左穿孔,第二右带片的上部靠近第一右带片的位置处开设有供儿童右手臂穿过的第二右穿孔。
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左连接带、第一卡扣和第一右连接带;其中,
第一左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左带片上,另一端与第一卡扣连接;第一右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右带片上,另一端与第一卡扣连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左连接带、第二卡扣和第二右连接带;其中,
第二左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左带片上,另一端与第二卡扣连接;第二右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右带片上,另一端与第二卡扣连接。
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为日字形卡扣。
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第一左带片、第一右带片、第二左带片和第二右带片为矩形的织物带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和设置在所述车身内部的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汽车座椅的左侧翼和右侧翼分别设置第一左带片和第一右带片,第一左带片与第一右带片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能够对成人的上半身进行束缚,并且在第一左带片和第一右带片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左带片和第二右带片,第二左带片和第二右带片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能够对儿童的上半身进行束缚,既限制了成人的活动幅度又限制了儿童的活动幅度,能够对成人和儿童进行保护。当汽车受到碰撞时,两对带片可确保成人和儿童都不会飞出去撞击硬物而受伤,提高乘坐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中左右带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中将左右带片塞入带片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座椅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座椅靠背; 2-坐垫; 31-第一左带片;
32-第一右带片; 33-第二左带片; 34-第二右带片;
12-右带片槽; 35-第一左穿孔; 36-第一右穿孔;
37-第二左穿孔; 38-第二右穿孔; 41-第一左连接带;
42-第一卡扣; 43-第一右连接带; 44-第二左连接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21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霜装置喷嘴组件和车辆仪表板
- 下一篇:防漏光上饰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