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前风挡面与软篷构成密封空间的折叠电动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5009.9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6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华军 |
主分类号: | B62J17/08 | 分类号: | B62J17/08;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5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风挡 构成 密封 空间 折叠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一种采用前风挡面与软篷构成密封空间的折叠电动车涉及一种具有密封驾驶室的可折叠电动车,特别是采用前风挡面与软篷相结合的方式构造出密封的驾驶室空间,具有舒适、安全、体积小巧、成本低廉的特点。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交通方式发挥着不同作用,但个人所有的交通工具的便利性却是无可否认的。现有的个人交通工具通常都难以兼顾安全、舒适与小巧、低成本等特性,成为一种遗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密闭驾驶室能够提供安全、舒适的驾驶环境,同时具有小巧的体积(便于停放)、价格可以接受的个人交通工具。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刚性的前风挡面与软篷(软性的篷布)构造一个密封的驾驶室;并采用折叠车架以减小车辆停放占用的面积与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电动车主要由:前风挡、前车架、后车架、座椅支架、软篷支架、软篷构成。
刚性的前风挡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方,用于隔离迎面气流的吹拂,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撞击,为乘员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
前风挡由风挡框架与风挡门构成,风挡框架与风挡门采用一铰链连接;风挡门可以作为车门绕风挡框架与风挡门连接的铰链旋转开启,供乘员出入车辆;风挡框架的后向边缘有一环形面用于与软篷的开口边缘相连接。
软篷采用具有防水、防风、隔热性能的柔性材料制作,其形状被制成一个袋子的形式,其开口的边缘通过压板安装固定在风挡框架后向边缘的环形面上,构成一个密封空间,袋子的底部包裹住软篷支架。
软篷的侧面可以安装窗口,窗口可以是透明软性材料制作也可以是将刚性的窗体安装固定在软篷的侧面。
折叠车架包括前风挡、前车架、后车架、座椅支架等。
其中风挡支架的下部与前车架的前部采用销轴连接,并可绕销轴旋转;前车架的后部与后车架的前部采用销轴连接,并可绕销轴旋转;座椅支架的前部与风挡支架的中下部采用销轴连接,并可绕销轴旋转;座椅支架与前车架之间有连杆连接,前风挡、前车架、后车架与连杆共同构成一组四连杆机构,前车架相对风挡支架的运动与座椅支架相对风挡支架的运动相联动,可以简化折叠、展开车体的操作。
座椅支架后部安装有软篷支架,软篷支架可以相对座椅支架旋转、平移。
车辆行驶状态时,软篷支架位于乘员上身的正后面,与前风挡支架共同支撑起软篷,使软篷处于绷紧展开的状态,此时软篷支架从软蓬袋子的底部,前风挡支架从软篷袋子的开口端边缘拉伸展开软篷,使软篷处于展开状态,与前风挡共同构成密闭驾驶舱。
车辆折叠停放状态时,软篷支架相对座椅支架旋转一定角度并平移一定距离后,贴近风挡支架,此时软篷处于折叠状态。
车辆在行驶状态与折叠停放状态之间进行转换时,主要有三个动作同步进行:前车架相对风挡支架旋转,后车架与前车架之间绕销轴旋转,软篷支架相对座椅支架旋转平移。
附图说明
图1为结构示意图1。
图2为结构示意图2。
图3为结构示意图3。
图4为车辆行驶状态下的软蓬示意图。
图5为风挡支架示意图。
图6为座椅支架示意图。
图7为风挡支架连接示意图。
图8为车辆折叠停放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为风挡支架环形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由:前风挡1、前车架2、后车架3、座椅支架4、软篷支架5、软篷6构成。
前车架2安装有前转向轮,后车架3安装有后轮(图3),前车架2与后车架3之间采用销轴连接,并可绕销轴旋转。
图3所示,刚性的前风挡1位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方,用于隔离迎面气流的吹拂,同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撞击,为乘员提供安全防护。
前风挡1由风挡框架12与风挡门11构成(图2),风挡框架12与风挡门11采用一铰链连接;风挡门11可以作为车门,绕风挡框架12与风挡门11连接的铰链旋转开启,供乘员出入车辆;风挡框架12的后向边缘有一环形面(图9)用于与软篷6的开口边缘(图4)相连接。
软篷6采用具有防水、防风、隔热性能的柔性材料制作,其形状被制成一个袋子的形式(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华军,未经肖华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50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