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配药机用输液袋开启拉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6879.8 | 申请日: | 2015-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6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巩明德;李向东;胡孔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B43/26 | 分类号: | B65B43/2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崔斌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配药 输液 开启 拉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置,具体的说是一种自动配药机用输液袋开启拉环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医疗资源紧缺,医院人满为患,住院病人对输液需求量非常大,这导致护士每天配药工作异常繁重。据吉林大学护理学院统计,一个中型医院的护理单元平均每天开启拉环及密封片次数多达600次。配药的首要步骤是去掉输液袋瓶口的密封片。输液袋的密封片是圆形的并与与瓶子连为一体,其内表面有两条圆周凹痕,其外表面与一拉环相连。拉拽拉环可对密封片施加沿瓶口轴线向外拉力。密封片会在两条凹痕处撕开,从而去掉密封片以及拉环。一般情况下,护士用手指勾住拉环用力拉,与拉环相连的圆形密封片沿着密封片圆周凹痕从瓶盖上撕开。护士大部分是女性,反复用手指拽拉环,容易造成手指关节疼痛,这非常不利于护士身体健康。而现有一些手动工具虽然代替了直接作用在拉环上的手指,减轻了对手指的损害,但是护士工作量并没有减少。所以改进开启拉环及密封片方式已成为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如今市场存在一些自动开启输液袋拉环的装置,但是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专利号:9595208680.8,专利名称:自动医用启盖器和专利号:98211385.9,专利名称:大输液瓶自动启盖机的专利,采用电机作为动力源完成启盖功能,成本高,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维护费用高。专利号:95208680.8,专利名称:自动医用启盖器的专利装有刀片切割瓶盖,易破坏输液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配药工作中,可将护士从手指拉拽拉环工作中解放出来的自动配药机用输液袋开启拉环装置,克服了现有自动开启输液袋拉环装置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说明书附图说明如下:一种自动配药机用输液袋开启拉环装置,该装置包括右支撑板1、左支撑板2、右前弯钩3、左前弯钩6、后弯钩4和5个结构相同的连接板5,所述的右支撑板1横截面为凹五边形,凹五边形的五个内角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为90°、90°、104°、196°和60°;所述的左支撑板2横截面为凸五边形,凸五边形的五个内角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为90°、90°、100°、140°和120°;所述的右支撑板1和左支撑板2外侧的两个平面平行;所述的右前弯钩3、左前弯钩6结构相同,均为横截面是六边形的板件,六个内角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为106°、34°、150°、270°、90°、90°,右前弯钩3焊接在右支撑板1的内侧,弯钩尖头朝前;所述的左前弯钩6焊接在左支撑板2的内侧,弯钩尖头朝前;所述的后弯钩4焊接在右支撑板1的后方,为横截面是六边形的板件,六个内角按逆时针方向分别为90°、90°、302°、41°、125°、72°;所述的连接板5为横截面为“凹”字型,连接板5的内侧与右支撑板1、左支撑板2的外侧的焊接。
所述的右支撑板1、左支撑板2厚度为15mm-20mm;所述的右支撑板1中构成两个直角的同一个棱边的边长为110mm,与其相邻的两个边长为37mm、5mm,60°的内角做倒角;所述的左支撑板2中构成两个直角的同一个棱边的边长为110mm,与其相邻的两个边长为15mm、5mm。
所述的右前弯钩3、左前弯钩6厚度为5mm-7mm,所述的右前弯钩3、左前弯钩6中构成106°内角和34°内角的同一个棱边的边长为28mm,构成34°内角和150°内角的同一个棱边的边长为6mm,其他边长依次为12mm、9mm、10mm、11mm,270°的内角做半径为6mm的倒角。
所述的后弯钩4厚度为5mm-7mm,所述的后弯钩4中构成两个直角的同一个棱边的边长为7mm。
所述的连接板5厚度为5mm,连接板5外侧的底面长度与外侧垂直与底面的垂直板的长度比为2:1,连接板5内侧的底面长度与内侧垂直与底面的垂直板的长度比为2:1,连接板5外侧底板和内侧底板的间距为8mm,连接板5外侧垂直于底板的垂直板和内侧垂直于底板的垂直板的间距8mm。
所述的5个连接板5按10mm-14mm的等距离焊接在右支撑板1、左支撑板2的两个直角棱边外侧。
所述的左前弯钩6和右前弯钩3之间形成导向槽,该导向槽的宽度为c,c为4mm—6mm,左前弯钩6和右前弯钩3的弯钩尖头方向朝前并且弯钩尖头向下倾斜。
所述的后弯钩4焊接在右支撑板3上,弯钩尖头方向朝前并且弯钩尖头向下,所述的右支撑板1、左支撑板2之间最短距离为a,a为3mm—5mm,所述的所述的右支撑板1、左支撑板2之间最短距离处距离左前弯钩6的后平面距离为b,b为35mm-4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6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