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9118.8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80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玮;吴恭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尤指可避免端子与外部金属壳体接触的电连接器,利用绝缘座体一侧端子组的多个对接侧外部罩覆绝缘套体,达到可防止各对接侧接触绝缘座体外部的屏蔽壳体的目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许多电子、电气产品带给人们在工作上、生活上的舒适与便捷,也导致人们愈来愈依赖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通过各种电子信号的应用、操作,控制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也因为各式电子、电气产品不断的进行改良、创作,各种电子、电气产品的使用功能、亦必须不断的进行更新、替换,通过电子信号的应用,操控电子、电气产品的运作、执行能力,且电子信号传输的速度亦不断地提升,必须通过各式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等,供电子产品间进行电子信号传输速度,则电子信号传输的接口,亦不断的改良、创新,以提升传输信号的接口、电连接器的型态与品质、传输电子信号的速度,但各式电子信号传输接口的型式、种类相当多,各种信号传输接口、电连接器的尺寸规格亦有不同,传输电子信号的模式也不同,则在电子产品上必须安装许多类型的传输接口、电连接器,以符合电子产品进行各式电子信号传输的需求,所以在各种电子产品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才可供安装各式不同类型的传输接口、电连接器。
然而,随着各式电子产品的体积都朝向轻、薄、短、小的模式设计,如一般常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等,则在电子产品可以利用的有限体积尺寸的空间中,若为配合各种型式的传输接口安装,以方便进行电子信号传输,则将占用电子产品内部电路布局空间,亦占用机体的周边空间位置,造成电子产品的电路布局及机体的空间不敷使用,因此无法在电子产品的有限空间设置多种电连接器,使用时也就会受到电连接器规格的限制,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而各式电子产品所经常使用的电连接器型式中,是以通用串行总线(USB)规格的电连接器应用最多,并随着通用串行总线的规格型式变化,如USB2.0、USB3.0、微型通用串行总线(MicroUSB)、迷你通用串行总线(MiniUSB)或通用串行总线Type-C等规格型式,可供应用的种类也变多,其中该通用串行总线Type-C规格的端子组,包括上、下相对的多个上排端子及多个下排端子,并于多个上排端子、多个下排端之间再设置金属板件,则为了将端子组及金属板件成型通用串行总线Type-C规格的电连接器,其端子组的多个上、下排端子外部必须再套装绝缘材质的套壳后,再组装金属材质的屏蔽外壳,而对位多个上、下排端子的对接端位置于套壳表面上分别设有多个槽孔,可供各对接端朝各槽孔处产生弹性变形的延展伸缩,惟各对接端朝套壳上的多个槽孔处弹性变形延展时,经常触碰套壳外部罩覆的金属屏蔽外壳,导致发生短路现象,影响端子组的电子信号传输中断、不稳定,则使电子信号传输无法进行,造成通用串行总线Type-C规格的电连接器的电子信号传输品质变差、良率降低,实际应用实施时仍存在诸多缺失。
是以,如何解决电连接器的端子容易接触金属屏蔽外壳,而发生短路现象的问题与困扰,且影响电连接器传输电子信号品质变差的麻烦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的问题与缺失,于是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可避免端子误触屏蔽壳体、不易发生短路现象,且可供电子信号传输稳定、品质良好的电连接器的改良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该电连接器的绝缘座体是于第一基部内部一体成型端子组的多个第一端子、第二基部内部一体成型多个第二端子,并于第一基部、第二基部相对内侧间夹设金属板件的内隔片,且利用两外夹片夹设于第一基部、第二基部两侧,再于绝缘座体外部罩覆绝缘套体的罩覆套及二金属夹片,且罩覆套内的容置空间可供多个第一对接侧、多个第二对接侧伸入,并于容置空间两侧壁面分别设有多个活动槽孔供各对接侧的端部呈弹性延展伸缩,相邻各多个活动槽孔的外侧再分别设有阻隔层,达到阻挡各对接侧接触屏蔽壳体的目的,即可供端子组稳定传输电子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宏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9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