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无损伤活鱼捕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19353.5 | 申请日: | 2015-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42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振寿 |
主分类号: | A01K77/00 | 分类号: | A01K77/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苏家达 |
地址: | 535316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损伤 捕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鱼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卧式无损伤活鱼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当中的捕鱼工具很多,但都存在在捕鱼过程中,鱼被捕鱼工具刮伤甚至因捕捞不慎而出现死鱼的问题。特别是养鱼户在成鱼销售季节,在活鱼捕捞时,因渔网设计不合理,造成活鱼捕捞出现损伤,致使鱼不耐储运、全身充血,甚至出现死鱼。这极大的影响了鱼的销售价格,一般死亡水产品的售价只有活体的1/4-1/2,因为水产品死亡后易腐败变质,必须在短时间内售出,否则损失更大。因此,保证水产品捕捞及运输成活率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公开号为CN103931571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简易捕鱼器,其整体布满筛孔,包括进鱼口、出鱼口、存鱼部和塞子,塞子大小与出鱼口配套。上述的捕鱼器只适合在小溪或沟渠中使用,使鱼一旦进入捕鱼器就很难自行出去,便于长时间拦截小溪或沟渠中的小鱼小虾等,但不适用于养殖户捕捞饲养的鱼,而且其筛孔易于刷伤活鱼,降低了活鱼的售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避免活鱼与捕捞渔具摩擦受伤、鱼体损伤小,结构简单、捕捞效率高的卧式无损伤活鱼捕捞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卧式无损伤活鱼捕捞装置,包括上端开设有横向长形开口的兜体,该兜体为卧式结构布置,所述兜体由可渗水的软质材料制成;兜体开口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直管,一绳索依次穿过两根直管绕兜体开口一圈边缘并收于两根直管的后端之间。
为了进一步降低活鱼的损伤,所述兜体由柔软布料制成。柔软布料制成的兜体,没有网洞,避免了活鱼的鱼麟因插入网洞而损伤,且渗水性能好,捕捞效率高。
为了使本装置更易于捕捞活鱼,且使用更方便,本装置还包括一在拉动绳索时可在直管内移动的细管,该细管连接在兜体开口的前端形成圆弧形状,且细管的两端套在两根直管内,所述绳索穿过细管绕兜体开口一圈边缘并收于两根直管的后端之间。
为了在活鱼进入兜体,更易于收紧兜体开口,且不会碰伤活鱼,所述细管为软塑料管。
为了更易于撑开兜体开口,使捕鱼效率更高,所述直管为硬塑料管。
上述方案优选的,所述兜体开口边缘向下卷形成通道,所述直管设在兜体开口的左右两侧的通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兜体为卧式结构布置,长形开口更容易捕捞活鱼,且兜体较浅,活鱼横着进入兜体,不易碰伤活鱼,在将鱼倒出兜体时,向下倾斜两根直管,然后松开其中一根直管,活鱼即可自行滑入存鱼容器中(现有的渔网需要拿起渔网的底角来倾倒而增大了活鱼与渔网的摩擦,且网眼也会刮伤鱼体),减小了活鱼与兜体的摩擦,活鱼的损伤小;并且兜体柔软进一步减少了活鱼与兜体的摩擦,利于暂养、运输和销售,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活鱼的捕捞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兜体;2、直管;3、绳索;4、细管;5、兜体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无损伤活鱼捕捞装置,包括上端开设有横向长形开口的兜体1,该兜体1为卧式结构布置,所述兜体1由可渗水的软质材料制成。所述兜体1可以由开设有细孔的软质塑料、皮料等制成,但为了节约成本,同时可以避免活鱼的鱼麟因插入网洞而损伤,且渗水性能好,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兜体1由无网孔的柔软布料制成。
兜体开口5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直管2,一绳索3依次穿过两根直管2绕兜体开口5一圈边缘并收于两根直管2的后端之间,通过拉紧绳索3、并使两根直管2并合,即实现兜体开口5的闭合。所述直管2可以为软管也可以为硬管,为了更易于撑开兜体开口5,提高捕鱼效率,在本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直管2为硬塑料管。为了使本装置更牢固,使用更方便,所述兜体开口5边缘向下卷形成通道,所述直管2设在兜体开口5的左右两侧的通道内。
本装置还包括一在拉动绳索3时可在直管2内移动的细管4,该细管4连接在兜体开口5的前端形成圆弧形状,且细管4的两端套在两根直管2内,所述绳索3穿过细管4绕兜体开口5一圈边缘并收于两根直管2的后端之间。为了在活鱼进入兜体1,更易于收紧兜体开口5,且不会碰伤活鱼,所述细管4为软塑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振寿,未经张振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193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弯曲半径电动弯管机
- 下一篇:一种民用建筑建造用弯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