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冷凝压缩式油气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0186.6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8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圣春;张文凯;董小勇;董紫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J1/02 | 分类号: | F25J1/02;F25B41/06;F25B4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冷凝 压缩 油气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法的油气回收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便携冷凝压缩式油气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挥发性化学品蒸汽在进行回收时,为了控制残留气体浓度,通常会使用到几种回收方法组合工艺技术,如冷凝+吸附工艺,冷凝+膜分离工艺,压缩+冷凝工艺,以上回收技术都需要以冷凝法回收技术作为基础。
而针对油气回收,冷凝法指在装卸汽油和给车辆加油的过程中,将挥发的油气收集起来,通过低温冷凝的方法使油气从气态转变为液态,重新变为油品,以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
传统的冷凝法工艺由低温尾气冷量的前置预冷换热器和之后的两级降温构成,一级冷凝温度一般控制在3℃-5℃之间,使温度尽量接近0℃而又高于0℃,最大限度地去除液态水而又不至在换热器上结霜,二级一般需要-40℃至-60℃的低温,使油气含量降到一定范围内,以方便之后进一步对油气处理(通常为吸附法工艺),最终使油气排放满足国家标准非甲烷总烃含量4mg/m3的要求。为达到上述二级油气冷凝所需要的低温,制冷系统通常采用二元复叠式制冷的形式。
首先:在设计油气回收设备时,设备处理能力一般是参照Q/SHO117一2007《油气回收系统工程技术导则》,选所有鹤管同时发油量的80%左右来设计(导则规定此系数取0.6-1.0,而通常设计单位一般都会选0.8-1.0)。而实际油库在装卸油,通常时间不固定,一般情况下都是来一个车发一个车,油气回收设备在此时是有富余能力没有发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闲置,尤其是一级油气冷凝系统,由于前述工艺原因,需要把温度控制3-5℃,现在通常的一级油气制冷系统都是采用单机制冷循环,靠不断制冷机开机关机或控制供液电磁阀来实现一级温度控制,这样在远低于油气回收设备原设计负荷的情况下装卸油时,一级制冷系统常常只工作三四分钟,一级油气温度就已降到0℃以下,而制冷系统就会停机,并且此时一级制冷装置实际的蒸发温度一般低于0℃,一级制冷机的不断开机和停机,会造成一级油气温度大幅波动,除水作用变差,反而会带来一级油气制冷系统结冻的风险。
虽然一级制冷机的变频和气缸卸载技术的发展,可以较好地使负荷匹配,但因为成本关系,目前尚无厂家采用;而靠成本较低的制冷系统旁通卸载办法可以控制制冷装置制冷量,维持在低负荷时一级温度的较好控制,但是一级压缩机仍然会连续工作,压缩机会做很多无用功。
其外:传统的冷凝法在低温工况时二级油气冷凝器结冻的解决成了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节约能源并且易于移动的冷凝压缩式油气回收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冷凝压缩式油气回收装置,槽车通过油气管分别连接加压系统和制冷系统,所述加压系统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回转式压缩机、加压前置预冷器、压力表、电磁阀和第二回转式压缩机,第二回转式压缩机连接压力罐;所述制冷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引风机、制冷前置预冷器、蒸发器、压缩机、四通阀和冷凝器,冷凝器分别连接制冷节流阀和过冷节流阀,所述制冷节流阀和压力罐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分离储存罐,所述压力罐安装温度表和压力表。
制冷系统使压力罐中温度达到较低的温度,并在蒸发器温度达到0-5℃时进行一次分离及储存,在制冷系统关闭后开启回转式空压机使回收油气在较高压力下进入压力罐,此时压力罐已保持较低的温度,调节压力表可使油气冷凝为油品进行分离储存,当压力罐温度表显示温度较高时,关闭压力系统,开启制冷系统进行降温,间歇式运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通过油气在较高压力下进入已经冷却好的压力罐,由于在整个系统中减少了制冷量,达到节能的目的,从而降低了油气回收的成本,节约了能源。
2、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采用一级压缩制冷,并且压缩油气时使用回转式压缩机,效率高并且有效减少整个系统的振动。
3、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便于移动,油气回收系统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冷凝压缩式油气回收装置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018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