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0904.X | 申请日: | 2015-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开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开春 |
主分类号: | B01D35/16 | 分类号: | B01D3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4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新型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是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而某些工业污水内存在较多的污泥,在进入滤芯过滤前有必要先去除污泥,否则污泥会堵塞滤芯,导致滤芯不能很好利用,使过滤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拆卸清洗,且能方便清除污水中污泥的新型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水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且壳体横向设置,壳体一端固定有挡板,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在壳体另一端的盖板,所述的盖板、挡板和壳体合围形成中空过滤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穿过盖板和挡板并与壳体同轴的进水管,所述的进水管两端具有排污口,且两端的排污口分别连接有排污装置,过滤腔内部对应的进水管管壁上设有通水孔,过滤腔外部对应的进水管管壁上设有进水口,进水管内管壁上还设有圆筒状细孔滤网,所述的细孔滤网覆盖所述的通水孔,还包括推动气缸,所述的推动气缸与挡板固定,且推动气缸上的活塞杆连接有推泥块,所述的推泥块设在细孔滤网内并与细孔滤网贴合,且能通过推动气缸使所述的推泥块沿进水管长度方向移动,并推动粘附在细孔滤网上的污泥朝向排污口移动,且污泥通过排污口进入到排污装置内。
污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管,之后从通水孔流入到过滤腔内进行过滤,由于设有细孔滤网,因此污泥会被细孔滤网阻挡,但污泥堆积会堵塞整个进水管,因此设置推泥块,通过推动气缸不断推动推泥块,使粘附在细孔滤网上的污泥朝向排污口移动,并通过排污口进入到排污装置内进行排污,因此本装置能实现在过滤前排出污水中的污泥,使得滤芯的利用率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排污口和排污装置之间设有电磁阀,还包括设在进水管内管壁上的压力传感器和设在壳体上并分别与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连接的控制器,压力传感器设在进水管一端的排污口和进水口之间,且当推泥块接触按压压力传感器时,所述的电磁阀打开并连通所述的排污口和排污装置。
因此当推泥块推动污泥在排污口和进水口之间时,排污口和排污装置之间才通过电磁阀连通,避免污水直接进入排污装置内。
作为优选,所述的盖板和挡板之间设有与壳体同轴的圆筒形过滤介质,过滤介质内侧与进水管外管壁贴合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上,或壳体与过滤介质之间的盖板或挡板上设有出水口。
因此在去污泥后,污水进入到过滤介质进行过滤,并从出水口出水进入下一工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污水从进水口进入进水管,之后从通水孔流入到过滤腔内进行过滤,由于设有细孔滤网,因此污泥会被细孔滤网阻挡,但污泥堆积会堵塞整个进水管,因此设置推泥块,通过推动气缸不断推动推泥块,使粘附在细孔滤网上的污泥朝向排污口移动,并通过排污口进入到排污装置内进行排污,因此本装置能实现在过滤前排出污水中的污泥,使得滤芯的利用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壳体;11、挡板;12、盖板;13、过滤腔;14、过滤介质;15、出水口;2、进水管;21、排污口;22、通水孔;23、进水口;24、细孔滤网;3、推动气缸;31、活塞杆;32、推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开春,未经陈开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0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过滤和高效脱水的真空滤油机
- 下一篇:一种床体加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