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源复合强电离放电等离子拒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3922.3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51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昆生 |
主分类号: | H01T19/04 | 分类号: | H01T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万学堂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源 复合 电离 放电 等离子 装置 | ||
1.一种无源复合强电离放电等离子拒雷装置,包括雷云电荷聚消单元、强电离放电单元和接地导体,其特征在于:该强电离放电单元的放电电极包含两电极,其中电极A与雷云电荷聚消单元复合为一体,电极B与接地导体连接,两电极之间以绝缘支座隔开和固定放电间隙;该雷云电荷聚消单元为消雷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电离放电单元的放电电极的电极A为弧形面电极、平板电极、细线电极或环形电极,电极B为弧形面电极、平板电极、细线电极或环形电极,该平板电极的边缘为消除边缘电场激化效应的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电极A为环形板电极、环形弧面电极或环形细线电极,电极B为环形板电极、环形弧面电极或环形细线电极;该环形电极A与环形电极B为同心环,该环形板电极的边缘为消除边缘电场激化效应的圆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A和电极B为细线电极,该细线电极为环型单圈或多圈细线,单圈细线电极的截面圆弧R约为0.1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A和电极B为细线电极,该细线电极为在平板电极和弧形电极的板平面上设置的线状凸起,该线状凸起为细圆线、半圆线、齿尖状线、薄板的截面线或厚板的边角线,其线状凸起的截面圆弧R约为0.1mm~10mm的线条,在电离放电时能产生细线效应;该细线电极以轴线垂直于板电极,与尖电极以轴线垂直于板电极等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A为多细线电极,电极B为平板电极或弧形板电极,该多细线电极细线的轴线垂直于该平板电极或垂直于弧形板电极的法线;该平板电极或弧板电极的边缘为消除边缘电场激化效应的圆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强电离放电单元的电极A和电极B之间可以另外附加绝缘介质层,该绝缘介质层进一步提高间隙击穿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消雷阵列包含有一圆弧罩形基座和十数至数百根阵列针;该阵列针安装在该基座外壁上,该阵列针杆可以是金属实心杆,也可以是金属空心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消雷阵列包含有一圆弧罩形基座和十数至数百根阵列针;该阵列针安装在该基座外壁上,该阵列针杆可以是金属实心杆,也可以是金属空心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拒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为一空心圆弧形金属罩,所述的强电离放电单元的放电电极安装在该罩内,该基座内壁为强电离放电单元的放电电极的一极;该基座通过绝缘支座固定在强电离放电单元放电电极接地的另一极上,该放电电极以座式结构固定在拒雷塔架上,该基座的下方开设进风口,大气上升气流沿进风口进入基座内,流经放电电极并经各阵列针杆管出风口排出至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昆生,未经王昆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392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