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冷却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4793.X | 申请日: | 2015-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7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华;刘梅;吴兵兵;刘雪;陈效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0 | 分类号: | H01M10/60;H01M10/6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冷却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是针对电池温控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申请人曾提出的中国专利CN203967216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电池仓的空调装置,该装置通过一台风扇实现电池仓内温度调节,可有效调节电池仓内温度,但是,由于该风扇的气流走向固定,因此在实现加热(冷却)功能后再实现冷却(加热)将耗费大量能量,同时,无法实时调节电池仓内温度至一恒定值。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加热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池包冷却加热装置,包括膨胀阀、进出口法兰、冷媒循环管、蒸发器芯体、PTC加热器以及风道壳体,风道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状;PTC加热器和蒸发器芯体分别置于风道壳体内两端,蒸发器芯体通过冷媒循环管与膨胀阀连通并通过进出口法兰安装连接;PTC加热器内部布置有温度传感器;风道壳体内蒸发器芯体与PTC加热器之间设有吹出气流方向相反且不同时工作的第一风扇、第二风扇,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息,通过第一风扇、第二风扇分别将蒸发器芯体换热产生冷量、PTC加热器加热产生热量流动至风道壳体外部实现冷却、加热电池包功能。
进一步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背靠背布置,且通过风扇支架以及风扇连接件固定于风道壳体中。
进一步的,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顶部连接部位与风道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上密封缓冲海绵,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的底部外壁与风道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下密封缓冲海绵。
进一步的,蒸发器芯体的外壁与风道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吸水海绵。
进一步的,风道壳体上置于蒸发器芯体的一侧设有衬管。
进一步的,分别与PTC加热器、第一风扇、第二风扇连接的线束自风道壳体内穿出,通过线束固定卡限位后与置于风道壳体外侧的插拔槽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冷却加热装置,其有益效果表现在:通过两个吹出气流方向相反且不同时工作的风扇对电池包内温度实时控制,该装置既有冷却功能,又有即热功能,满足了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热管理的功能。在PTC加热器内部增加了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电池仓内的温度,根据温度的高低,开启电池包冷却加热装置,即根据需要对装置内的各零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冷却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道壳体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的实施例范围之内。
请参阅图1和2所示,一种电池包冷却加热装置,包括膨胀阀13、进出口法兰8、冷媒循环管3、蒸发器芯体18、PTC加热器11以及风道壳体,风道壳体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构成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状。
PTC加热器11内部布置有温度传感器19,PTC加热器11和蒸发器芯体18分别置于风道壳体内两端,蒸发器芯体18通过冷媒循环管3与膨胀阀13连通并通过进出口法兰8安装连接。蒸发器芯体18的外壁与风道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吸水海绵14。风道壳体上置于蒸发器芯体18的一侧设有衬管12。
风道壳体内蒸发器芯体18与PTC加热器11之间设有吹出气流方向相反且不同时工作的第一风扇4、第二风扇5,第一风扇4和第二风扇5背靠背布置,且通过风扇支架6以及风扇连接件7固定于风道壳体中。
控制系统根据温度传感器19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对PTC加热器11、第一风扇4、第二风扇5和蒸发器芯体18的冷媒通断进行控制,即通过第一风扇4、第二风扇5分别将蒸发器芯体18换热产生冷量、PTC加热器11加热产生热量流动至风道壳体外部实现冷却、加热电池包功能。
第一风扇4和第二风扇5的顶部连接部位与风道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上密封缓冲海绵9,第一风扇4和第二风扇5的底部外壁与风道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下密封缓冲海绵10。
分别与PTC加热器11、第一风扇4、第二风扇5连接的线束16自风道壳体内穿出,通过线束固定卡15限位后与置于风道壳体外侧的插拔槽17连接。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松芝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47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液冷板
- 下一篇:一种自报警铅蓄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