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抛体运动感知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5256.7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赵雅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文理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 感知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抛物训练观察与回收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抛体运动感知训练器。
背景技术
体育训练中,抛投类的训练需要长时间的抛投训练来掌握抛投规律,如篮球训练,要想达到起点、落点、力度关系的协调,就要做到对篮球的抛物线运动路径心中有个大体的概念,这不经过大量的训练是很难达到的,现有训练中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篮球抛物线运动路径与起点、力度的关系,常采用定点抛投的训练方式观察、体验球的运动路径,训练形成一种感觉习惯,定点抛投训练中为了提高训练效果,受训人员站在某一训练点上不动,别人给传球再抛投,这样位置相对固定,少一个影响落点的移动变量因素,有利于受训人员掌握力度、起点、落点的抛物线规律,但抛投出去的球不易于管理,需要两人配对练习,其中一人配合协助拾球而无法进行训练,无形中影响了训练效率,仍需要合适的器械协助这样的训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抛体运动感知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抛体运动感知训练器,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条弯曲的管道,管道两端口方向均朝向上方且两端口面均呈水平状态,管道两端均通过支撑臂连接在支架上,支架连接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中段在其弯曲内侧沿其轴线设有豁口。
进一步的,所述豁口部位管道长度为管道总长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为竖直伸缩结构,支撑臂水平移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中段弯曲处外侧通过二维移动装置连接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伸缩、支撑臂移动、二维移动装置移动路径限在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两支撑臂分别固定连接有一轴线竖直的环,管道两端口分别与两个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其中一个端口位置高于另一个端口的位置,高处端口连接有一上部口径大于下部口径的锥筒。
进一步的,所述管道为透明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豁口处管道为弹性材料,弹性材料两端的管道为刚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管道的两个端口调至到合适的垂直间距和水平间距,使管道轴线处于合适的弯曲状态,此时受训人员站在某一固定位置,受训人员向上部的端口抛投出篮球,篮球沿抛物线落入上端口,再沿弯曲管道由下端口借惯性滑出,篮球滑出后按一抛物线运动,期间可以看到入管和出管两道抛物线,可以让受训人员更好地体会到路径运动规律,同时篮球自动回到受训人员手里,单人即可进行抛投训练,训练效果大大的提高。此装置的原理是:当抛出的物体在速度比较小、运动空间尺度不大时,抛物线的轨迹是“可逆”的,什么是可逆呢?可逆是这样的意思:某物体在第一位置以第一速度、第一角度斜抛出去,然后,经过第一抛物线轨迹到达第二位置,到达第二位置时,物体具有第二速度,且速度方向为第二角度,倘若:物体在第二位置,以第二速度的反方向、第二角度斜抛出去,那么,第二抛物线轨迹和第一抛物线轨迹重合,也就是说,物体反向经过第一抛物线轨迹到达第一位置,并且具有第一角度、第一速度的反方向速度。
既然抛物线运动是“可逆”的,那么,训练者通过了解抛物线的“来”和“去”的轨迹,掌握“去”和“来”的轨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底座;2管道;3主支撑臂;4主支架;5副支撑臂;6副支架;7滑轨;8二维移动装置;9连接点;10豁口;11弹性材料;12刚性材料;13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该抛体运动感知训练器,设有底座1,还设有一条弯曲的弹性材料的管道2,管道两端口方向均朝向上方且两端口面均呈水平状态,管道两端均通过支撑臂连接在支架上,支撑臂可以固定连接在管道端口处,也可以固定连接在端口附近,管道一个端口位置高于另一个端口的位置,支架连接在底座上。支撑臂和支架可以为固定式,也可为伸缩式,本实施例图中所示,支撑管道上端口的主支撑臂3为水平伸缩式结构,该主支撑臂采用两节嵌套式结构,可水平拉伸或回缩后用定位螺钉顶紧固定,该主支撑臂固定在竖直伸缩结构的主支架4上,支撑管道下端口的副支撑臂5固定连接在竖直伸缩结构的副支架6上,副支架底部通过滑轨7与底座连接,滑轨可通过螺栓锁止在底座上,主、副支撑臂端头分别固定连接有一轴线竖直的环,管道两端口分别与两个环13连接,支架、支撑臂通过活动部位移动路径均限在同一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未经广东文理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52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恢复过压过流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用书翻页夹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