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用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6659.3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9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秀真 |
主分类号: | A61M3/02 | 分类号: | A61M3/02;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刘庆兰 |
地址: | 274400 山东省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中西医结合 消化 内科 用胃管 | ||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用胃管。
(二) 背景技术
为防止胃管脱落,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取一止血胶管,中间剪孔,胃管由此孔穿过,然后一根细绳由管内穿过,固定于枕后或耳后,但是止血胶管剪孔大小不易掌控,大了胃管易滑脱,小了不易穿过,且止血胶管污染时不易更换。此外,在用胃管时,无法对其周围进行即时清洗,使得胃里污物不能及时清除,影响健康。最后,胃管在进入胃内时,久了后,前端会变硬变尖,容易刺伤胃壁,且胃管进入胃内的深度不能掌握。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刺伤胃壁、固定可靠的多功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用胃管。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用胃管,包括管体,其特征是:所述管体内穿设有内芯,内芯前端一体连接设有水囊,内芯后端连接有可伸入水囊的抽水带,管体外侧设有螺旋冲刷管,螺旋冲刷管上开设有若干冲刷孔,管体末端设有圆弧固定片,圆弧固定片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带,固定带末端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粘扣。
所述内芯末端设有进水口,后端连接设有操作手柄。
所述管体外壁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胃管前端有水囊撑开,避免刺伤;可在使用的同时对胃进行冲刷清洗;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可靠,可确定伸入深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小了护理人员工作难度。
(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体,2内芯,3水囊,4抽水带,5螺旋冲刷管,6冲刷孔,7圆弧固定片,8固定带,9粘扣,10进水口,11操作手柄,12刻度线。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管体1,管体1内穿设有内芯2,内芯2前端一体连接设有水囊3,内芯2后端连接有可伸入水囊3的抽水带4,管体1外侧设有螺旋冲刷管5,螺旋冲刷管5上开设有若干冲刷孔6,管体1末端设有圆弧固定片7,圆弧固定片7两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带8,固定带8末端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粘扣9。内芯2末端设有进水口10,后端连接设有操作手柄11。管体1外壁设有刻度线12。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用胃管,在将管体1伸入的同时,将未充水的水囊3和内芯2置于管体1前端,通过进水口10给水囊3充水,使其直径大于管体1,这样水囊3在前面探路,就会避免管体1前端刺伤胃壁;通过刻度线12可直观了解插入深度,当到达指定位置后,可通过抽水带4将水囊3内的水抽出,拉出水囊3即可。然后,通过圆弧固定片7将管体1末端固定于鼻腔下部,用粘扣9将两固定带8固定,即可避免管体1滑脱。在治疗的同时,可通过螺旋冲刷管5注水,水从冲刷孔6喷出,对胃壁进行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秀真,未经李秀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66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输液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放置胸腔引流瓶的放置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