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跨江输电线路导线发光警示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6664.4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061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言团;林福;林桂;王涛;阮肇华;吴元锦;李传兵;阮奕辉;张洁;傅友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5/38 | 分类号: | G08B5/38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电 线路 导线 发光 警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跨江输电线路导线发光警示球。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架设于高处的输电线路,特别是不少跨越通航河流的输电线路,经常受到夜间江面行使的大型船只的威胁,发生外损外破,造成输电线路断路事故。负责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的电力检修公司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进行线路防护,但实施效果不佳,跨江输电线路外损事故仍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江输电线路导线发光警示球,该警示球可以对夜间行驶的船只进行有效的警示,保护跨江输电线路的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江输电线路导线发光警示球,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的球形壳体,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输电线路的贯穿凹槽,所述球形壳体内设有电流互感器、电源单元和光控电路单元,所述电流互感器与电源单元电性连接,以从输电线路获取电能并传输给电源单元,所述电源单元与光控电路单元电性连接,以为光控电路单元供电,所述光控电路单元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并根据环境的光照强度控制发光单元闪光与否。
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凹槽开设于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的对接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在对接面的侧边上相铰接,以使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为一体,且可相对下壳体旋转掀开。
进一步的,所述光控电路单元包括光敏电阻单元、控制电路和发光单元,所述光敏电阻单元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将光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并传输给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变化,控制发光单元是否闪光,以及闪光的光强和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警示球在夜间的闪光,起到了对夜间江面行驶的船只的警示作用,有效保护了跨江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止了由于大型船只通过输电线路下方造成断线的事故,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跨江输电线路导线发光警示球,如图1所示,包括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的球形壳体3。上壳体1上开设有用于穿设输电线路的贯穿凹槽4,具体的,贯穿凹槽4开设于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对接面上。上壳体1和下壳体2在对接面的侧边5上相铰接,以使上壳体1与下壳体2连接为一体,且可相对下壳体2旋转掀开。
球形壳体3内设有电流互感器6、电源单元7和光控电路单元8。如图2所示,电流互感器6与电源单元7电性连接,以从输电线路获取电能并传输给电源单元7,电源单元7与光控电路单元8电性连接,以为光控电路单元8供电,光控电路单元8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并根据环境的光照强度控制发光单元83闪光与否。在本实施例中,光控电路单元8包括光敏电阻单元81、控制电路82和发光单元83,光敏电阻单元81检测环境的光照强度,将光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并传输给控制电路82,控制电路82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变化,控制发光单元83是否闪光,以及闪光的光强和频率。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宁德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66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