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既有平屋面绿色改造隔离结构面层抗震抗脱锚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6877.7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3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顾瑞南;王枫;杨苏杭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建研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鉴定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7/20 | 分类号: | E04B7/20;E04B1/9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蒋昱 |
地址: | 21000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既有 屋面 绿色 改造 隔离 结构 面层 抗震 抗脱锚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既有平屋面改造利用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城市既有平屋面绿色改造隔离结构面层抗震抗脱锚拉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用地日趋紧张,尤其是老城区十分拥挤。而屋顶空间开发利用可作为城市用地极紧补偿手段。在现有屋顶空间开发利用的技术成果中,大部分属于德国专利,德国同时也规定新建建筑要求强制性开发屋顶空间。美国则是在引进吸收德国专利基础上,进行了开发。日本则在排水技术和新材料等领域有创新研究。这些技术集中在对于新建建筑,在设计时预先考虑了屋顶空间的开发利用。对于新建建筑,由于其凭空而起,受到的约束条件较少,先天的工程条件也比较好,因此尚有许多技术可以选用。对于既有建筑物,如果贸然改造利用,则可能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正常使用。但是目前,仍然缺乏合适的建筑屋顶利用技术。随着国家对城市环境要求的提高,目前已经陆续有地区要求强制性的开发屋顶空间,或者对屋顶空间的利用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因此,市场也亟待推出合适的核心关键技术,以解决绿色屋面的开发改造利用问题。
作为既有屋面结构改造利用需要先进行处理,能够承受屋面新增的荷载。屋面荷载的满足是决定屋顶能否开发利用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屋顶建成后建筑和人员的安全,满足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状态。尤其是既有屋顶改造利用,荷载大于6kN/m2~15kN/m2,解决了原有屋面不能上人,或是虽然能上人但是荷载偏低不能利用的情况。另外,由于屋面暴露在室外直接承受风雪,还需要满足改造后屋面的防水、排水要求,满足屋面的种植要求,发电太阳能的结构锚固要求,医疗卫生或公安部门需要有直升飞机坪等。当然,屋面新增部分也更需要满足抗震的要求,需要满足地震时候屋顶的新增结构不会脱离主体结构发生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既有屋面隔离结构面层抗震抗脱锚拉结构构造。该结构的具体构造是:在新增的屋面板上浇筑反墩帽,墩帽内预先埋置有弯头锚固钢筋,钢筋植入主体结构的梁内或柱顶、剪力墙顶等结构内,从而提高了平屋面上结构的抗震性能,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城市既有平屋面绿色改造隔离结构面层抗震抗脱锚拉结构,包括结构基层、可滑动层、叠合层、锚锭和锚拉筋,所述结构基层上有可滑动层,所述可滑动层上有叠合层,所述叠合层有可移动缝隙,所述锚拉筋在叠合层的可移动缝隙内,所述锚拉筋下端穿过可滑动层至结构基层内,所述锚锭在对应叠合层的可移动缝隙的上方,所述锚锭固结在对应锚拉筋上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可滑动层厚1mm,为了保证滑动效果滑动层一般厚1mm。
本实用新型新增锚拉结构可以根据抗震计算确定需要的锚拉钢筋数量,具有可控性。由于防水面层的隔离作用,新增结构层可作为独立系统单独滑动。由于新增锚拉结构的存在,即使发生了地震作用,也可使得新增结构层不脱离屋面。同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也可以使得屋面可适当范围内自由滑动,使得屋面在正常的热胀冷缩范围内,有可涨缩滑动的空间。这样改造后的屋面空间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同时保证了地震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附图说明:
1、结构基层;2、可滑动层;3、叠合层;
4、锚锭;5、锚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既有屋面隔离结构面层抗震抗脱锚拉结构构造。该结构的具体构造是:在新增的屋面板上浇筑反墩帽,墩帽内预先埋置有弯头锚固钢筋,钢筋植入主体结构的梁内或柱顶、剪力墙顶等结构内,从而提高了平屋面上结构的抗震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城市既有平屋面绿色改造隔离结构面层抗震抗脱锚拉结构,包括结构基层1、可滑动层2、叠合层3、锚锭4和锚拉筋5,所述结构基层1上有可滑动层2,所述可滑动层2上有叠合层3,所述叠合层3有可移动缝隙,所述锚拉筋5在叠合层3的可移动缝隙内,所述锚拉筋5下端穿过可滑动层2至结构基层1内,所述锚锭4在对应叠合层3的可移动缝隙的上方,所述锚锭4固结在对应锚拉筋5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建研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鉴定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建研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鉴定有限公司;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6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