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电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7252.2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9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平;石文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三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17/02 | 分类号: | C25D17/02;C25D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15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31160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电解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解槽装置由导电装置、电解槽以及阴阳极板组成,直流供电系统提供的直流电通过导电装置输送到电解槽中的每块阴极和阳极,其中阴极上发生电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阴极上得到还原,沉积得到纯度较高的金属产品。由于阴极周围的金属离子在电流作用下得到还原沉积,从而造成阴极周围金属离子贫化,并且阴极上的电流强度越大,阴极周围的金属离子贫化越严重。阴极周围金属离子贫化容易造成阴极电流效率下降和阴极产品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加大阴极周围金属离子的迁移速度,以保证在高电流强度条件下,阴极上金属还原沉积过程的正常进行,实现电解精炼过程超高电流密度生产,满足高电流密度峰谷电生产的目的。
目前,传统的电解装置主要由进液槽、电解槽和回液槽组成,电解液由进液槽——电解槽——回液槽形成大的流通回路,电解液在此回路中流量较小,并且所加入的高浓度电解液没有均匀分布在阴极板的表面,造成阴极周围流动缓慢,致使阴极浓差极化严重,阴极电流密度难以大幅度提升,无法实现高负荷生产,而且造成了电解效率较低。
因此,在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研究一种适用高电流密度电解、电解效率高的电解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电解装置,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阴极浓差极化、电解电流密度低和电解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解装置包括电解槽、进液分布装置、进液贮槽、中间循环贮槽、回液贮槽和控制系统,所述进液分布装置置于电解槽底部或者侧壁,所述进液贮槽和中间循环贮槽由第一输送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中间循环贮槽和进液分布装置由第二输送泵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电解槽远离进液分布装置进液管道的一侧通过管道与中间循环贮槽连接,所述中间循环贮槽的溢流口通过管道与回液回液贮槽连接,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电解液先由进液贮槽中进入中间循环贮槽,然后经进液分布装置进入电解槽,最后从电解槽中流回中间循环贮槽中,电解液贫液通过溢流口流入回液贮槽。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分布装置包括进液总管、进液支管和进液喷嘴,所述进液总管通过管道与第二输送泵连接,所述进液喷嘴设置在进液支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喷嘴与进液支管的角度为5-90°,进液喷嘴的喷射流速为0.2-3m/s。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分布装置和第二输送泵之间的管道还设有电磁调节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与电解槽的供电系统的电流强度连锁控制,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调节阀和变频装置来调节电解液循环流量。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系统为DSC控制系统或PLC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回液贮槽设有第三输送泵,所述第三输送泵将回液贮槽中的贫液输送到湿法冶炼工序的浸出工序或者萃取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这样的设计后,实现了电解液在阴极表面的强制循环流动,加快了金属离子在阴极表面的迁移速度,保证了在高电流密度条件下金属离子在阴极表面的及时补充,从而有效消除因阴极周围金属离子贫化而造成的浓差极化现象,使超高电流密度电解成为可能。同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阴极电流密度的升降与电解液循环量的增减连锁,达到柔性电解装置自动控制的目的,可以配合峰谷电时调整电解效率,从而实现电解效率高、节能环保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阐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解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解装置的进液分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解装置包括电解槽1、进液分布装置2、进液贮槽3、中间循环贮槽、回液贮槽5和控制系统7,所述进液分布装置2置于电解槽1底部或者侧壁,所述进液贮槽3和中间循环贮槽由第一输送泵801通过管道连接,所述中间循环贮槽和进液分布装置2由第二输送泵802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电解槽1远离进液分布装置2进液管道的一侧通过管道与中间循环贮槽连接,所述中间循环贮槽的溢流口401通过管道与回液回液贮槽5连接,在控制系统7的控制下,电解液先由进液贮槽3中进入中间循环贮槽4,然后经进液分布装置2进入电解槽1,最后从电解槽1中流回中间循环贮槽4中,电解液贫液通过溢流口401流入回液贮槽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三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三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7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