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易拉环的尾灌式非PVC大输液软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9282.7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1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拉环 尾灌式非 pvc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用包装袋。
背景技术
现有的非PVC大输液软袋包装形式的灌装前口管与盖是分开的,灌装前口管先与膜材制作成输液袋,灌装时通过口管灌装药液,灌装完后再将口管与盖焊接或组合在一起。该焊接组合体在使用时就当出药口用。因为要灌装,所以口管与盖的外形尺寸要做的足够大才能保证灌装要求,这样制袋的原材料增加了,整个输液袋的成本也提高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药塞尺寸小、节省制袋原材料、降低成本的大输液单室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带有易拉环的尾灌式非PVC大输液软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和出药塞,袋体尾部预留有药液灌装完后被热封住的灌药口;出药塞包括上盖、丁基胶塞和船型接口,船型接口与袋体头部通过热合焊接在一起,船型接口外侧依次通过丁基胶塞和上盖密封;上盖上设有易拉环,易拉环拉开即露出丁基胶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PVC大输液软袋,出药塞在袋体成形前即与袋体成为一个组合体,袋体尾部在制袋时预留有灌药口,由于出药塞不再当作灌药口用,因此出药塞的外形尺寸可做的很小,这样制作出药塞的原材料就相应减少,降低了整个大输液袋的制作成本。使用时,将上盖上的易拉环拉开,露出丁基胶塞,即可进行穿刺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将灌药口与出药塞分离,减小出药塞的外形尺寸小,不仅降低了大输液袋的生产成本,还降低了在软袋生产中药液被污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PVC大输液软袋灌装之前袋型图;
图2为出药塞结构分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PVC大输液软袋灌装之后袋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PVC大输液软袋灌装之前袋型图,所述的非PVC大输液软袋包括袋体1和出药塞2,袋体1在其尾部预留药液灌装完后被热封住的灌药口3。出药塞2在袋体成形前即与袋体为一个组合体,结合图2,出药塞2包括依次连接的带有易拉环的上盖2-1、丁基胶塞2-2和船型接口2-3。
制袋时,将船型接口2-3与袋体1通过热合焊接在一起,船型接口2-3外侧依次通过丁基胶塞2-2和上盖2-1密封。袋体1预留出用于灌装的灌药口3,灌完药后再将灌药口3热合封口,如图3所示。
使用时,将上盖2-1上的易拉环拉开,露出丁基胶塞2-2,即可进行穿刺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PVC大输液软袋,出药塞在袋体成形前即与袋体成为一个组合体,而不再当作灌药口用,袋体尾部在制袋时预留有灌药口,灌药口在灌装时可被打开药液,灌装完后灌药口被热封住,从而可得到一个完全密封的大输液袋。由于出药塞不再当作灌药口用,因此出药塞的外形尺寸可做的很小,这样制作出药塞的原材料就相应减少,而出药塞的成本主要为原材料,故制作出药塞的成本就低,整个大输液袋的成本也就降低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92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