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可折叠的卸料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29625.X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克转;徐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1/00 | 分类号: | 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可折叠 卸料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可拆卸和可折叠功能的卸料平台。
背景技术
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施工设备,卸料平台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的装卸。目前,卸料平台多为整体固定式结构或完全可拆卸式结构。采用整体固定式结构时,其底座(焊接式横梁和竖梁)和护栏往往焊接在一起,这样的结构形式存在着整体体积过大、运输不便、布设复杂的缺点,同时也不利于重复使用;采用完全可拆卸式结构时,需要将横梁、竖梁、护栏全部拆下后才可运输,并且拆卸和安装所需时间长,降低了建筑作业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拆卸可折叠的卸料平台,该卸料平台不仅能实现快速装配或拆卸,同时还需便于运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拆卸可折叠的卸料平台,包括底架、可拆卸的安装在底架两侧的侧护栏、可拆卸的设置在底架一端的端护栏以及固定铺设在底架上的平板,所述底架为由若干相互平行的纵梁和若干相互平行的横梁组成的可折叠框架,所述横梁可转动设置在所述纵梁上,所述纵梁和横梁之间设有用于将所述横梁和纵梁限制在垂直状态的锁紧件。
进一步,所述纵梁和横梁连接处设有贯穿所述纵梁和横梁的销轴,所述纵梁上销轴之间的纵向连线与横梁上销轴之间的横向连线组成若干平行四边形。
进一步,所述锁紧件为定位销,所述纵梁和横梁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定位销的销孔。
进一步,所述纵梁为槽钢,所述横梁的两端设置在所述槽钢的凹形槽内。
进一步,所述凹形槽和横梁底面之间设有用于使横梁上表面保持水平的斜垫块。
进一步,所述侧护栏上设有用于使端护栏转动的转动机构和用于防止端护栏转动的锁紧机构。
进一步,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侧护栏底部的插接轴和对应设置在端护栏底部的插接套管。
进一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侧护栏顶部的锁紧凸块Ⅰ、设置在端护栏顶部的锁紧凸块Ⅱ及用于固定连接所述锁紧凸块Ⅰ和锁紧凸块Ⅱ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锁紧凸块Ⅰ相配合的凹槽或通孔Ⅰ,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锁紧凸块Ⅱ相配合的凹槽或通孔Ⅱ。
进一步,所述锁紧凸块Ⅰ和锁紧凸块Ⅱ均为圆柱体,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装在锁紧凸块Ⅰ上的套筒Ⅰ、套装在锁紧凸块Ⅱ上的套筒Ⅱ及用于连接套筒Ⅰ和套筒Ⅱ的连接块。
进一步,所述通孔Ⅰ与所述锁紧凸块Ⅰ滑动配合,所述通孔Ⅱ与锁紧凸块Ⅱ滑动配合,所述锁紧凸块Ⅰ顶部设有用于防止连接件脱离锁紧凸块Ⅰ的止动块,且满足H>h1+h2,其中H为锁紧凸块Ⅰ的凸出高度,h1为锁紧凸块Ⅱ的凸出高度,h2为连接件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可折叠卸料平台,仅需拆卸少部分零件就可实现折叠,便于运输,减少了拆卸步骤,节约了拆卸和安装的时间成本,明显提升建筑作业的效率,同时,可转动的端护栏有利于放置较大物件,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尺寸物料的堆放。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横梁和竖梁安装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销轴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2中定位轴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1中侧护栏安装主视图;
图7为图6中Ⅰ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端护栏安装示意图;
图9为图8中Ⅱ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拆卸可折叠卸料平台,包括底架、可拆卸的设置在底架两侧的侧护栏6、可拆卸的设置在底架一端的端护栏1以及固定铺设在底架上的平板4,其中底架为2根相互平行的纵梁5和6根相互平行的横梁2组成的可折叠框架,横梁2可转动的设置在纵梁5上,纵梁5和横梁2之间还设有用于将纵梁5和横梁2限制在垂直状态的锁紧件。其中,纵梁和横梁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要分别为两根以上均可,并不仅限于上述方案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296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控式纤维布预应力张拉设备
- 下一篇:一种建筑模板穿线管固定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