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0490.9 | 申请日: | 2015-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3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渊;郭卫;李建华;郝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51/18 | 分类号: | B65H5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钢丝绳 牵引 采煤 机电 自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煤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煤机电缆拖拽装置。
背景技术
采煤机是目前煤炭综采工作面配套的三机之一。采煤机采煤过程中,采煤机电缆随着采煤机的往复运动而运动,当采煤机采煤时会发生电缆多次弯曲现象,即电缆在垂直方向上有多次叠加,这样容易造成电缆挤压、过度弯曲与扭转、过度磨损、拉伸、漏电、掉落、翻转等现象。工作过程中需要人员跟随与监控,容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安全无法保证,维护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链条驱动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结构简单,采煤机电缆收放及时、连续,避免了挤压、过度拉伸,延长了采煤机电缆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过程干扰,延长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链条驱动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保护和拖动采煤机电缆的电缆夹、拖动电缆夹在采煤机运动方向上运动的滑动拖缆小车、电缆槽和钢丝绳牵引动力机构;所述电缆槽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导轨,所述滑动拖缆小车包括在所述钢丝绳牵引动力机构的牵引下在支撑导轨上表面沿电缆槽长度方向运动的支撑导向块,所述支撑导向块上固定连接有电缆夹轮架,所述电缆夹轮架上转动连接有电缆夹轮,所述电缆夹绕在电缆夹轮上;所述钢丝绳牵引动力机构包括钢丝绳、电动机和与电动机连接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钢丝绳滚筒,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在钢丝绳滚筒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支撑导向块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向块的端部设置有钢丝绳连接环,所述钢丝绳的端部通过连接在钢丝绳连接环上的方式与支撑导向块固定连接。
上述的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绳牵引动力机构还包括与采煤机机架固定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减速器和电动机均安装在安装板上。
上述的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轨焊接在电缆槽底部两侧。
上述的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夹轮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电缆夹轮架上。
上述的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向块的端部固定连接有铲煤板。
上述的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向块上通过三根呈三角形布设的螺栓固定连接有电缆夹轮架。
上述的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夹轮架的端部固定连接有两根用于支撑电缆夹的电缆夹支撑轴。
上述的一种基于钢丝绳牵引的采煤机电缆自动拖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槽的长度为1.5米、1.75米或2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实现方便且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采煤机电缆拖拽收放及时,避免了电缆的挤压和过度拉伸,延长了采煤机电缆的使用寿命。
3、采用本实用新型拖拽采煤机电缆,采煤机电缆收放连续,减少了过程干扰,延长了生产时间,提高了产量,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4、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采煤机电缆收放及时、连续,避免了挤压、过度拉伸,延长了采煤机电缆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过程干扰,延长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销率。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电缆槽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滑动拖缆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缆夹;2—支撑导向块;3—铲煤板;
4—钢丝绳;5—钢丝绳滚筒;6—减速器;
7—电动机;8—安装板;9—钢丝绳连接环;
10—支撑导轨;11—螺栓;12—电缆夹轮架;
13—销轴;14—电缆夹轮15—电缆夹支撑轴
16—电缆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0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野外测量同轴保护装置及其扳手
- 下一篇:线路板网印偏移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