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检测器皿干燥存放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0753.6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0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海正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检测 器皿 干燥 存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干燥存放箱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新型检测器皿干燥存放箱。
背景技术
环境检测企业及工厂学校的实验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器皿如:烧杯、烧瓶、蒸发皿、玻璃管、玻璃棒、培养皿等。实验室的固定区域环境较为特殊,使用的器皿要求相对比较严格,经常需要使用干燥的、经过杀菌消毒的、表面不能由杂质颗粒的器皿。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实验室人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用去离子水对相关的器皿进行多次清洗,然后放入烘箱内烘干或者先杀菌消毒随后再烘干。但是这些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引起或发生二次污染。是否可以将杀菌消毒与干燥同步完成,同时又要保证实验室人员用取器皿方便?上述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又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检测器皿干燥存放箱,将存物平台、固定支撑架、红外加热装置、可开合密闭平板、密闭隔板、玻璃顶板、抽吸风装置通过优化设计组合,制作出杀菌消毒干燥可以同步完成的存放箱,构思巧妙,用取器皿方便。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检测器皿干燥存放箱,包括存物平台、固定支撑架、红外加热装置、可开合密闭平板、密闭隔板、玻璃顶板、抽吸风装置,其中存物平台为两层不锈钢托台,托台上面开有不同尺寸的通孔,固定支撑架采用不锈钢质角钢制成,红外线加热装置安装在固定支撑架内部的两个角梁上,可开合密闭平板边缘带用橡胶密封条,外表面装有开合把手,密闭隔板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固定,小块可以开合,两块的结合处由牛筋密封条,密闭隔板安装在固定支撑架上,玻璃顶板安装于支撑架顶部,中间有圆形通孔,用于安装抽吸风装置。
所述存物平台的两层不锈钢托台之间距离可调,两层托台上面的通孔不允许对称。
所述固定支撑架上面每隔20mm,由两处对称的销钉孔,用于安装调整不锈钢托台间距的固定销钉。
所述红外加热装置采用红外线加热,其最高加热温度为320℃。
所述可开合密闭平板为存放箱的三个面,其最大打开角度为90°。
所述密闭隔板中小板的最大打开角度为180°。
所述玻璃顶板采用钢化玻璃制造,玻璃顶板的最大载重量为65kg。
所述抽吸风装置,上面带有防尘罩,由电机带动塑料叶轮,叶轮沿顺时针旋转时抽风,逆时针旋转时吸风。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通过将存物平台、固定支撑架、红外加热装置、可开合密闭平板、密闭隔板、玻璃顶板、抽吸风装置优化设计组合为存放箱,杀菌消毒干燥可以同步完成,用取器皿方便,适合实验室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一种新型检测器皿干燥存放箱,包括存物平台1、固定支撑架2、红外加热装置4、可开合密闭平板7、密闭隔板6、玻璃顶板3、抽吸风装置5,其中存物平台1为两层不锈钢托台,托台上面开有不同尺寸的通孔8,固定支撑架2采用不锈钢质角钢制成,红外线加热装置4安装在固定支撑架2内部的两个角梁上,可开合密闭平板7边缘带用橡胶密封条701,外表面装有开合把手702,密闭隔板6为大小不同的两块,大块601固定,小块603可以开合,两块的结合处由牛筋密封条602,密闭隔板6安装在固定支撑架2上,玻璃顶板3安装于支撑架2顶部,中间有圆形通孔,用于安装抽吸风装置5。所述存物平台1的两层不锈钢托台之间距离可调,两层托台上面的通孔8不允许对称。所述固定支撑架上面每隔20mm,由两处对称的销钉孔9,用于安装调整不锈钢托台间距的固定销钉10。所述红外加热装置4采用红外线加热,其最高加热温度为320℃。所述可开合密闭平板7为存放箱的三个面,其最大打开角度为90°。所述密闭隔板6中小板603的最大打开角度为180°。所述玻璃顶板3采用钢化玻璃制造,玻璃顶板3的最大载重量为65kg。所述抽吸风装置5,上面带有防尘罩503,由电机502带动塑料叶轮501,叶轮501沿顺时针旋转时抽风,逆时针旋转时吸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海正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合肥海正环境监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07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