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接触面金属密封防渗耐高压卡箍锁紧式管路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1294.3 | 申请日: | 2015-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5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俊伟 |
主分类号: | F16L21/06 | 分类号: | F16L21/06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雷立康 |
地址: | 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面 金属 密封 防渗 高压 卡箍锁紧式 管路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直径轻质管路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接触面金属密封防渗耐高压卡箍锁紧式管路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特殊流体输送技术中的大直径管道高压、中压、低压连接技术上依旧使用传统的焊接法或法兰盘连接法,焊接时都会破坏钢管的外内防腐层,需作二次防腐作业、在焊接过程中为防止虚焊需探伤检测、焊缝有夹渣、焊接缺陷时需要返工等,对现场安装工人有较高要求,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机械设备,如:管道开坡口机、电弧焊机、探伤机等,存在安装效率低下,管路不易拆卸,安装成本高,浪费能能源,污染环境,维修维护难,且对新型大直径轻质管路不适用的缺陷。
现有技术中的金属密封管路连接装置大多只针对小直径管路。而现有技术中的大直径管路连接大多采用橡胶密封装置,橡胶密封装置不耐高温、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橡胶密封装置逐渐会老化、使用寿命短,橡胶密封装置在安装过程中易被划伤、易导致管道输送介质泄露、安全性差,橡胶密封装置承受的压力小、安装要求苛刻,且橡胶密封装置不适用于一些特殊气体、液体密封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管路连接中橡胶密封装置存在的不耐高温,对管路连接面的光洁度要求高,承受的压力小,密封性能不稳定、安全性差、使用周期短、维护维修花费大,在一些具有特殊气体、液体密封的场合不适用,且不适用于新型轻质管路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接触面金属密封防渗耐高压卡箍锁紧式管路连接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接触面金属密封防渗耐高压卡箍锁紧式管路连接装置,包括卡箍和螺栓,其中:它还包括两个限位环和由两个固定环、两个防渗环和一个密封环构成的密封装置,所述密封环设在密封装置的中间,固定环设在密封装置的两端,防渗环设在密封环和固定环之间,限位环设在密封装置的两边且限位环和密封装置设在卡箍内腔中部的凹槽内;所述限位环外表面的一端设有与卡箍凹槽锥面相配合的限位锥面,限位环的内表面为锥面且其设有限位锥面一端的内径小于另一端的内径;所述密封环内表面的两端设有内密封锥面,密封环内表面的中部设有限位台,防渗环一端的外表面设有与密封环内密封锥面相配合的外密封锥面,防渗环另一端的内表面设有内防渗锥面,固定环外表面的一端设有与防渗环内防渗锥面相配合的外防渗锥面,固定环外表面的另一端设有与限位环的内表面相配合的外锥面,固定环外表面的中间设有凸台。
所述固定环的外防渗锥面的锥度与固定环的外锥面的锥度相同。
所述固定环内表面的两端设有防渗齿。
所述防渗环设有外密封锥面一端的内表面设有密封齿。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管路连接中橡胶密封装置存在的不耐高温,对管路连接面的光洁度要求高,承受的压力小,使用周期短、密封性能不稳定、安全性差、维护维修花费大,在一些具有特殊气体、液体密封的场合不适用,且不适用于新型轻质管路的技术问题,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效果好,密封安全性更高,密封性稳定强,使用寿命长,安装维护方便,能够适用于高温、高压等严苛环境,不同材质管道适用性强,且对管道外表面光洁度要求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环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环的主视图;
图6是图5的C-C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渗环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D-D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环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E-E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卡箍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俯视图;
图中:1——限位环,101——限位锥面,2——固定环,201——外防渗锥面,202——凸台,203——外锥面,204——防渗齿,3——卡箍,301——凹槽,4——防渗环,401——外密封锥面,402——内防渗锥面,403——密封齿,5——密封环,501——内密封锥面,502——限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俊伟,未经李俊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12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堵塞米粉成型机进料斗
- 下一篇:酸奶包装软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