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高效冲洗的超滤膜过滤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1320.2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8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胡维杰;李利军;罗成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艾波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4 | 分类号: | C02F1/44;B01D61/18;B01D63/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冲洗 超滤膜 过滤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高效冲洗的超滤膜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额定孔径范围为0.001-0.02微米的微孔过滤膜。目前,市场上的超滤膜滤芯一般是将膜丝成束卷制在一端,开口端使用封胶,外层使用塑料套在超滤膜丝上,外层或内层水通过膜丝过滤到另一层。现有的一种超滤膜采用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的结构,但是这种单进单出的结构造成滤芯在设计使用中必须两头分别安装管接件,产品的多样性受到限制且安装复杂。另外,还有一种同一端进水、出水、冲洗的超滤膜结构,这种结构虽然简化了连接结构,但由于超滤膜为单层,进水口冲洗口在同一端,进水后直接到冲洗口出去,膜丝的冲洗效果接近于零,影响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地冲洗超滤膜丝,且连接结构简单的超滤膜过滤组件。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高效冲洗的超滤膜过滤组件,包括滤瓶、滤芯组件、连接件和滤盖,所述滤芯组件置于滤瓶内,连接件一端固定在滤瓶上,另一端连接滤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包括膜丝、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底盖和上盖,所述第一套筒为上端密封,下端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所述第一套筒上端面中间具有出水柱,膜丝置于第一套筒内,第一套筒的外壁上具有进水口;所述第二套筒为上下端均开口的空心圆柱结构,第二套筒套在第一套筒外侧;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下方套有底盖,所述底盖中间具有开口,开口正对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上方套有上盖,上盖中间具有进水管口,第一套筒的出水柱位于进水管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筒分为汇总腔和过滤腔,汇总腔的下端面和过滤腔的上端面通过若干流水管连通,出水柱位于汇总腔的上端面;所述膜丝置于第一套筒内,通过过滤腔上端面的流水管口定位;所述进水口位于过滤腔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底盖的底面内侧具有一圈第一环状护壁,底盖中间的开口为环状,位于第一环状护壁内;所述底盖的底面外侧分布着若干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将环状开口分割成若干扇环形开口;所述底盖的环状开口正对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安装在第一环状护壁内侧,第二套筒安装在第一环状护壁外侧,第一环状护壁与底盖的外壁之间为封闭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内部具有第二环状护壁,所述第一套筒安装在第二环状护壁内侧,第二套筒安装在第二环状护壁外侧;所述进水管口位于第二环状护壁内,进水管口周围具有第二加强筋;所述上盖外侧圆周面上具有若干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滤盖下端与连接件相连,滤盖中间具有过滤进水口和过滤出水口;滤盖上方具有堵头,堵头与滤盖紧密连接;所述堵头下方具有出水端口,出水端口置于滤盖中间的过滤出水口内,出水端口与第一套筒的出水柱连通;所述滤盖侧面具有进水管路和清洗管路,所述进水管路连通滤盖的过滤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滤芯组件的进出水结构分为三层,内层出过滤后的净水,中间层进水,外层出清洗后的浓水,底盖与第一套筒、第二套筒焊接在一起,因为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安装在第一环状护壁内、外两侧,且第一环状护壁与底盖的外壁之间是封闭的,所以冲洗后的浓水从扇环形开口流出后,不会流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与净水混合。本实用新型的超滤膜能够一端同时进水、出水和冲洗,简化连接结构,同时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套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盖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滤盖,11为过滤进水口,12为过滤出水口,15为进水管路,16为清洗管路,2为滤瓶,3为连接件,4为堵头,41为出水端口,42为出水管路,5为第一套筒,51为出水柱,52为进水口,53为汇总腔,54为过滤腔,55为流水管,56为流水管口,6为第二套筒,7为底盖,71为环状开口,72为第一环状护壁,73为第一加强筋,8为上盖,81为进水管口,82为第二环状护壁,83为第二加强筋,9为膜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艾波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艾波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13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水净化循环利用处理系统
- 下一篇:气球风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