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雾降温驱蚊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3472.6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0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潘跃明;丛岩;郭星民;唐立明;潘海平;张吉平;扈书民;刘伟;程强;李军;左东升;李云贵;贾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29/00 | 分类号: | A01M29/00;A01M7/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罗文远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温 驱蚊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野外石油钻井施工辅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微雾降温驱蚊机。
背景技术
在野外石油钻井施工现场,由于工作环境为野外,且是敞开场所(如钻台),在夏季高温天气下容易出现高温中暑、蚊虫叮咬影响操作及高温烦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现有的方式是采用常规空调,其存在的问题是:使用时耗能大,长时间满载使用易损坏,维修成本高,而且没有解决蚊虫叮咬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微雾降温驱蚊机,不仅可以避免施工操作人员因高温中暑,而且,由于微雾的存在,蚊虫不易飞行,加上在水中添加的驱蚊剂,微雾降温驱蚊机效果非常明显,操作人员避免高温酷暑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被蚊虫叮咬的危害。
其技术方案是:由固定式控制系统和移动式双路高压微雾系统组成,其中,固定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压力控制保护单元、供水单元、气动泵单元,且压力控制保护单元、供水单元、气动泵单元安装在控制柜中,气动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供水单元,输出端通过压力控制保护单元连接移动式双路高压微雾系统的高压管路;所述的移动式双路高压微雾系统包括驱蚊剂添加器、高压管路和防爆电风扇,所述的高压管路设有多个喷嘴,且在高压管路上设有驱蚊剂添加器,防爆电风扇放置在钻井平台面上,将风送至钻井平台面上。
上述的高压管路安装固定在钻井平台面上方的井架上,形成门形的结构,喷嘴均匀分布在左右和后侧三面的高压管路上,高压管路内产生压力,经喷嘴喷出1~15μm的超微雾粒子,超微雾粒子在空气中吸收热量,汽化、蒸发,空间湿度增大,空气的温度降低。
上述的防爆电风扇上设有喷环。
上述的高压管路由两个纵向管路和一个横向管路组成门形结构,在纵向管路和横向管路上分别设有多组喷嘴。
上述的喷嘴上设有可以调整喷雾的大小和角度的可调整旋钮。
上述的防爆电风扇的摆头角度为110度—160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套系统安全可靠,特别适合于露天场所大空间整体或局部加湿降温驱蚊,以代用空调降温,降温比周围环境温度低4℃-6℃,在炎炎夏日送上一丝清凉,可以避免施工操作人员因高温中暑;由于高温烦躁造成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微雾的存在,蚊虫不易飞行,加上在水中添加的驱蚊剂,微雾降温驱蚊机效果非常明显,操作人员避免高温酷暑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被蚊虫叮咬的危害。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控制柜1、压力控制保护单元2、供水单元3、气动泵单元4、驱蚊剂添加器5、高压管路6、喷嘴7、喷环8、防爆电风扇9。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由固定式控制系统和移动式双路高压微雾系统组成,其中,固定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柜1、压力控制保护单元2、供水单元3、气动泵单元4,且压力控制保护单元2、供水单元3、气动泵单元4安装在控制柜1中,气动泵单元4的输入端连接供水单元3,输出端通过压力控制保护单元2连接移动式双路高压微雾系统的高压管路6;所述的移动式双路高压微雾系统包括驱蚊剂添加器5、高压管路6和防爆电风扇9,所述的高压管路6设有多个喷嘴7,且在高压管路6上设有驱蚊剂添加器5,防爆电风扇9放置在钻井平台面上,将风送至钻井平台面上。
其中,高压管路6安装固定在钻井平台面上方的井架上,形成门形的结构,喷嘴7均匀分布在左右和后侧三面的高压管路6上,高压管路6内产生压力,经喷嘴7喷出1~15μm的超微雾粒子,超微雾粒子在空气中吸收热量,汽化、蒸发,空间湿度增大,空气的温度降低。
另外,防爆电风扇9上设有喷环8,防爆电风扇上安装的喷环,可以将高压管路内产生30-70kg/cm2的压力,经喷环喷出;上述的高压管路6由两个纵向管路和一个横向管路组成门形结构,在纵向管路和横向管路上分别设有多组喷嘴7。
喷嘴7上设有可以调整喷雾的大小和角度的可调整旋钮,上述的防爆电风扇9的摆头角度为110度—16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渤海钻井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34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型电子蟑螂驱除器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子灭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