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3937.8 | 申请日: | 2015-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39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田茂财;谭荣伟;佘振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胡海斌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 颈椎 间盘假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严重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是经前路将突出部位椎间盘摘除,将相邻两节段椎体植骨融合到一起,达到解除压迫和稳定脊柱的目的。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已经被广泛应用,大量临床资料证实在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方面具有持久、稳定的疗效,已经成为颈椎病手术治疗的经典术式之一。但椎间盘切除、融合后会造成融合节段的活动度受限,需由邻近椎节的椎间盘增加活动度进行代偿,由于这种代偿性的治疗方式会造成邻近椎节椎间盘压力增加、活动量增加,进而增加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邻近节段的病变可导致融合节段上下节的椎间盘突出,可能让患者再度产生神经症状,从而造成不适和困扰,甚至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因此人们一直在观察融合术后相邻节段发生退变的规律并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近几年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因其独有的优势得到迅速发展,其最大程度的保留病变节段的活动度,避免了融合节段的限制,病人可以更快的恢复到正常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替换发生病变的椎间盘、保留正常的椎间高度和椎体矢状面序列、能够在不影响临近节段运动的前提下维持治疗节段的运动功能的新的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包括:
上终板,其包括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的第一板体、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的若干第一倒刺、开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两侧边的第一凹槽,
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背设置,
所述第一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第一凸球面,若干所述第一倒刺围绕所述第一凸球面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的中部区域开设有球面凹槽;
髓核,其包括具有第二凸球面的上端部以及背向所述第二凸球面的下端部,所述第二凸球面贴合所述球面凹槽;
下终板,其包括具有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第二板体、开设于所述第三侧面的收容槽、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的若干第二倒刺、开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两侧边的第二凹槽,
所述第三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背设置,
所述第四侧面的中部区域设置有用于抵接椎体骨骼的接合位,若干所述第二倒刺围绕所述接合位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所述下端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为四棱锥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倒刺和所述第二倒刺为三棱锥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终板包括六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六个所述第二倒刺;六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六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终板包括三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三个所述第二倒刺,三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三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终板包括四个所述第一倒刺,所述下终板包括四个所述第二倒刺,四个所述第一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四个所述第二倒刺对称设置于所述第四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终板和所述下终板表面设置有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为弧形状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边,两个所述第二凹槽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侧边,并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同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端部为圆柱体,所述收容槽为圆形凹槽,所述收容槽内侧壁开设有若干通气槽,所述下端部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并且,所述下端部与所述收容槽过盈配合。
上述人工颈椎间盘假体,通过第一倒刺和第二倒刺高度的梯度设计、上终板的弧形设计、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夹持作用,使得可以更加容易地将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颈椎间隙,降低植入难度和手术风险,在保证近期疗效良好的同时,有效解决了传统颈椎前路融合固定术后颈部活动受限、远期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并发症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工颈椎间盘假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为图2所示上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髓核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下终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兰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39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体育服装
- 下一篇:吸丝振盘结构及维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