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氧鼻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35319.7 | 申请日: | 2015-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8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燕;薛增明;魏文芳;刘东海;安巨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春燕;薛增明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坊市***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氧 导管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一次性吸氧装置,尤其是一种改良吸氧鼻导管。
背景技术
吸氧治疗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了大量危急重症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吸氧单侧鼻导管需每8小时更换导管1次;双侧鼻导管现护理规范无特殊要求,临床上随着湿化瓶的更换而更换。但是,现临床应用的吸氧管均为一次性设计,如无严重污染或管道阻塞发生,每位患者只使用一个鼻导管吸氧。在打开包装应用过程中,如需要暂停或间断吸氧,临床护士多将患者的吸氧管悬挂于床头氧气阀处或外套一个吸氧管外包装袋。在暂停吸氧时大部分时间患者的鼻腔导管多暴露于空气中(见图1)。如患者需要再次应用,再将此导管放置于患者鼻孔处继续吸入,因此增加了鼻腔吸入感染和鼻导管污染的几率,造成临床使用不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次性吸氧装置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鼻导管使用期间的存放却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常见的问题而没有特殊规范要求,改良后的吸氧鼻导管就是针对临床护理工作中这一常见问题而设计。临床资料和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尚无生产厂家研发此类产品。
发明内容
现临床上常用的鼻导管使用期间存放不方便,原有吸氧管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随时有可能被污染,增加了吸氧管更换的次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原有鼻导管的基础上设计一个外套塑料帽(见图2),外套塑料帽边缘外连接塑料线。塑料线顶端为半S型,可以悬挂于吸氧管主体上。在患者不吸氧的情况下,可以将此帽直接覆盖在两个鼻导管上(见图3),以免鼻导管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从而保证了鼻导管的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产品可以应用于各级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该项目推广后,改良成本增加极少,而且改良过程并不复杂,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模具,聚氯乙烯材质与原吸氧管相同即可。在临床应用中涉及临床各个科室,产品用量极大,使护理人员和患者共同受益,在增加极少生产成本的同时,具有更高的价格优势,将产生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改良后此产品患者可自行操作,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未加任何保护的吸氧鼻导管示意图。
图2是鼻导管外帽外观设计图。
图3是将外帽套于鼻导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在原有鼻导管的基础上设计外套塑料帽,外套塑料帽边缘外连接塑料线。塑料线顶端为半S型,可以悬挂于吸氧管主体上。在患者不吸氧的情况下,可以将此帽直接覆盖在两个导管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春燕;薛增明,未经张春燕;薛增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353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凸高的印刷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热敏打印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