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塔式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3971.3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8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宁;潘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8 | 分类号: | F04D29/28;F04D29/66;F04D29/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式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属于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我们将面对越来越严酷的环境挑战。近年来一直持续的雾霾天气让很多人非常困扰,同时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据统计,人们平均每天有80%以上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所以,室内空气的质量至关重要。近来,空气净化器已逐渐走向生活必需品的行列,其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细菌、过敏原等,可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往往在噪音和出风量等方面会有缺陷,尤其是离心风轮处由于涉及气流的变向,往往会带来较大的震动,进而造成噪音大,另一方面,由于震动、噪音消耗了大量能量,进一步造成出风量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塔式空气净化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进风口、送风机构和出风口,所述送风机构包括电机和离心风轮,所述进风口和离心风轮的气流入口之间为第一风腔,所述离心风轮的气流出口和出风口之间为第二风腔,所述第一风腔内设有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轮包括与电机转轴连接的后端板、呈圆环状的前端板以及位于所述后端板和前端板之间的叶片,所述前端板的中心开口处为气流入口,所述前端板的外沿和后端板的外沿之间形成气流出口,所述后端板的中心处设有向气流入口方向凸起的导风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叶片的内端所在的圆的直径为D1,所述导风凸台的直径为D2,其中,D2<D1。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入口的直径为D3,其中,D1≤D3。
进一步的,D1<D3,所述叶片靠近气流入口一端向离心风轮的旋转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0.3≤D2/D1≤0.9。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凸台的顶部至后端板的后端的距离小于所述前端板气流出口端至后端板的后端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凸台的边沿至后端板的边沿之间设有导风坡。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凸台上设有连通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板气流入口端的直径小于气流出口端的直径,所述前端板气流入口端至后端板的后端的距离大于前端板气流出口端至后端板的后端的距离,所述前端板气流入口端至前端板气流出口端之间以圆弧过渡,所述过滤装置为过滤筒,所述前端板气流入口端伸入所述过滤筒内。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板上设有连通第一风腔和第二风腔的平衡槽。
本实用新型中,后端板的中心处设有向气流入口方向凸起的导风凸台,由于导风凸台至后端板的边沿在平行于电机轴的方向上存在落差,被吸入负压区并在叶片的作用下向四周被甩出的气流依然保留有部分沿着平行于电机轴的方向的动量,避免了由于气流补充负压区过程中,其流动方向与气流流出方向不一致,甚至需要90度的转向,使得气流自气流入口向后端板方向的动量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风阻大,出风量小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气流通过冲击后端板发生折向,造成后端板剧烈震动,产生较大噪音。同时,自离心风轮的气流出口流出的气流具备向出风口方向的动量,也避免了气流直接冲击在第二风腔的侧壁而发生折向,带来整机的振动和噪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塔式空气净化器整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进风口1、送风机构2和出风口3。送风机构2包括电机21和离心风轮22,进风口1和离心风轮22的气流入口之间为第一风腔4,离心风轮的气流出口和出风口之间为第二风腔5,第一风腔4内设有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6。过滤装置6呈筒状,其上下两端通过夹持或者磁吸等方式固定于第一风腔4内,且过滤装置6的上下两端应当具有一定密封性,避免空气自该固定处流入后端。待过滤空气自进风口1进入第一风腔4内,并通过过滤装置6的过滤层过滤后,进入过滤装置6的中心区域,在送风机构2的作用下,进入第二风腔5,最终自出风口3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39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