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孔底吸渣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5157.5 | 申请日: | 2015-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98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蒋鹏;彭富良;钱晓敏;陈道远;蒋磊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盛业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3/08 | 分类号: | E02D13/08;E02F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孔底吸渣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渣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桩孔清渣装置。
背景技术
钻孔灌注桩属于隐蔽工程,桩孔钻至设计标高后,孔内一部分泥渣沉淀,一部分呈悬浮状态,另一部分附着在孔壁上。同时随间歇时间的增加,后两部分泥渣还会继续沉淀,从而使孔底积成一层沉渣。沉渣厚度对单桩的竖向承载力尤其对柱桩的承载力影响非常大,沉渣厚度超限也是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所以在灌注桩身混凝土前,必须将其清除,这项工作称为清孔。根据有关规定,沉渣的容许厚度为:摩擦桩≤10cm,柱桩≤5cm。清孔的方法应根据钻孔方法、设计对清孔的要求、机具设备和孔壁土质情况而定。
常用的方法如下:
1、抽渣法
用抽渣筒掏孔底沉渣应边抽边加水。保持一定的水头高度。抽渣后,用一根水管插到孔底注水,使水流从孔口溢出。在溢水过程中,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渐降低,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后停止。此法适用于冲抓、冲击成孔的各类土质的摩擦桩。抽渣后孔内泥浆相对密度应≤1.3。在灌注混凝土前应再次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要求,需进行二次清孔,清孔完成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
2、冲渣法
冲渣法清孔时由风管将高压空气输进排泥管,使泥浆形成密度较小的泥浆空气混合物,在水柱压力下将泥浆和孔底沉渣排出,同时向孔内注水,保持孔内水位不变,直至喷出的泥浆指标符合规定时为止,此法适用于不易坍塌的柱桩和摩擦桩清孔。
若灌注混凝土前发现清孔后孔底沉淀层仍较厚时,可在导管外安设直径为30mm射水管,冲射3~5min,使沉淀层翻起,然后立即灌注水下混凝土,射水压力比孔底泥浆压力大50kpa即可。
3、换浆法
正循环旋转钻孔在终孔后,停止进尺,保持泥浆正常循环,以中速压入符合规定标准的泥浆,把孔内密度大的泥浆换出,使含砂率逐步减少,最后换成纯净的稠泥浆,这种泥浆短时间不会沉淀,使孔底沉淀层在允许的范围内。其具体步骤是:当钻孔距设计标高1m时,改用纯净的稠泥浆(相对密度≥1.4)钻至设计标高,然后钻头提离孔底20cm左右空转,继续供给稠泥浆,保持泥浆正常循环,待孔内泥浆换完为止。
以上三类清孔法中:1、抽渣法一般需要需进行二次清孔,2、冲渣法采用风力清孔容易对井壁造成破坏,同时工序也比较复杂。3、换浆法通常不能清楚钻孔底部的沉渣,清孔时间也比较长。而且以上三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当桩径较大时桩底常会形成死角,部分沉渣不能清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孔底吸渣器,以解决现有的清渣的不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孔底吸渣器,与沙浆泵连接,用于清除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包括排浆管、移动装置、吸沙器和吸沙管,移动装置架设于钻孔灌注桩孔的孔口上部,排浆管悬挂在移动装置上,排浆管上端与沙浆泵连接,下端与吸沙器连接,吸沙器位于钻孔灌注桩孔的底部,吸沙管与吸沙器相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孔底吸渣器,与沙浆泵连接,采用反循环抽渣法清除钻孔灌注桩孔底沉渣。沙浆泵从孔底直接抽出沉渣,再从孔口补入新鲜合格的泥浆,保持孔内泥浆物理参数不发生大的波动。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接在移动装置上的排浆管可以带动孔底的吸沙器在钻孔灌注桩孔的底部移动。所以通过移动装置可以前后移动吸沙器,再通过调整移动装置的水平角度,使得吸沙器可以前后左右移动,由此可以确保孔底无死角,沉渣清除更加彻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移动装置主要由轨道和在轨道上滑动的小车组成,小车设有卡管器,排浆管通过卡管器与小车固定连接。由此该移动装置更加便于调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轨道由两根槽钢面对面通过钢板焊接而成,小车安装在槽钢的槽内。由此,该移动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制造也更加简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沙器主要由一个筒状容器制成,筒状容器顶部中央开有用于与排浆管连接的排浆管接口,筒状容器的侧壁和底部开有多个用于与吸沙管连接的吸沙管接口。由此该吸沙器的工作面更大,吸沙也更加均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在筒状容器的侧壁上的吸沙管由弯头和钢管组成,弯头与筒状容器的侧壁相连接,钢管与弯头相连接,钢管的内径小于排浆管的内径。由此可以根据钻孔灌注桩孔的孔径确定钢管的长度以及弯头的臂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弯头与筒状容器的侧壁通过螺纹相连接。由此弯头安装和拆换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孔底吸渣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盛业地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盛业地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5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