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漏电断路器雷击浪涌保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5179.1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94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郑元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坚强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电 断路器 雷击 浪涌 保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雷击浪涌保护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采用单相雷击浪涌保护电路,剩下二相不能保护。传统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的工作电源从单相萃取的,所以剩下二相不保护也没关系,但是传统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在零线或取电相相线故障时将无法工作。现在讲的就是任意相取电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这种新型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在三相四线中只要其中任意二根线的供电正常便能正常工作。这种新型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的安全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以后必将大行其道。
另外任意相取电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符合GB16917.1-2014的要求,传统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却不能。(GB16917.1-2014从2015年6月29日开始实施)
任意相取电的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必须采用三相四线全方位的雷击浪涌保护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雷击浪涌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的压敏电阻采用放射状(星形)接法使其在吸收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各线间雷击浪涌时总是保持二只压敏电阻串联状态,这样能使压敏电阻吸收雷击浪涌的容量成倍增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雷击浪涌保护电路,其包括四线输出,依次与抗雷击浪涌电路、四线取电电源电路、漏电脱扣控制电路、漏电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抗雷击浪涌电路包括4个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采用放射状接法接在四线输出之间,使得任意两线输出之间存在两个串联后的压敏电阻。
4个压敏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其另一端分别与四线输出电连接。
所述漏电脱扣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IC1以及控制开关,所述控制芯片IC1为SN54123。
所述控制开关为可控硅SCR。
所述控制芯片IC1的7脚与可控硅SCR的触发极连接,所述可控硅SCR的阳极与脱扣器连接,其阴极接地,控制芯片IC1的8脚接脱扣器。
所述控制芯片IC1的8脚串联电阻R1后接脱扣器。
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采样电阻R2,双向二极管D5以及L型滤波电路,所述采样电阻R2与双向二极管D5并联后在与L型滤波电路串联。
所述L型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3和电阻R3。
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抗雷击浪涌能力强;在电源故障情况下能正常工作;漏电信号检测稳定可靠;整个电路设计简单、电磁兼容特性高,体积小,生产成本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2是抗雷击浪涌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四线取电电源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4是漏电脱扣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漏电检测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雷击浪涌保护电路,其包括四线输出,依次与抗雷击浪涌电路、四线取电电源电路、漏电脱扣控制电路、漏电检测电路电连接,所述抗雷击浪涌电路包括4个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采用放射状接法接在四线输出之间,使得任意两线输出之间存在两个串联后的压敏电阻。
如图2所示,所述抗雷击浪涌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V1、RV2、RV3、RV4,压敏电阻RV1、RV2、RV3、RV4的一极连接在一起,另一极分别连接到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的四个输出线上;如图3所示,所述四线取电电源电路包括二极管D1、D2、D3、D4、D6、D7、D8、D9,二极管D1、D2、D3、D4的正极端连接在一起成为电源正极,二极管D6、D7、D8、D9的负极端连接在一起成为电源负极,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6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和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和二极管D8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和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连接在一起并分别与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的四个输出线连接(这样只要三相四线漏电断路器的四个输出线有任意二个线有电压,电源正负极就有一个能使漏电断路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通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51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