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旋臂型导纱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5605.1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01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发;赖思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鼎贺科技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58 | 分类号: | D04B1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刚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旋臂型导纱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编针织机的导纱器,尤其涉及一种双旋臂型导纱器。
背景技术
现有圆编针织机是通过单臂式或双臂式导纱装置将纱线导入送纱装置,再进行后续的定量或变量送纱操作。现有导纱装置呈长形盒体,并螺固定位于导纱板,导纱装置具有单一或双导纱臂以穿设纱线,以在进行变量供纱时,可实施瞬间纱线张力变化的缓冲调节送纱。
现有双臂式导纱装置在导纱盒内部分层设置上摆动件与下摆动件,藉由上连接件组合上导纱臂,以及配合下连接件组合下导纱臂,使上导纱臂与下导纱臂分别以上摆动件与下摆动件为轴心,以各自依据纱线张力进行旋摆导纱。
然而,现有双臂式导纱装置的构成件数量较多,相对会增加组装工时、人力与成本,并且上摆动件与下摆动件在导纱盒内部进行组立过程中,容易发生偏斜与脱落,而无法迅速确实完成组装。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此行业相关业者所亟欲研究的课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旋臂型导纱器,其可省略现有连接构件,以大幅度提高组装效率,还节省人力、工时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双旋臂型导纱器包括有:一导纱盒,包括一盒壳、一顶板与一底板,该盒壳具有一隔板以将该盒壳区隔分出一顶凹层与一底凹层,该顶板与该底板分别盖合于该盒壳的顶凹层与底凹层,且该顶板、底板相对设有上轴孔、下轴孔;一上转件,具有一上转轴,该上转轴的上端、下端分别置入该顶板的上轴孔与该顶凹层侧,该上转件枢设于该顶板与该顶凹层之间;一上旋臂,其一端连结于该上转轴,另一端伸出该导纱盒外并具有一导纱眼;一下转件,具有一下转轴,该下转轴的上端、下端分别置入该底凹层侧与该底板的下轴孔,该下转轴枢设于该底凹层与该底板之间,使该上转件与该下转件为同心分层相隔;一下旋臂,其一端连结于该下转轴,另一端伸出该导纱盒外并具有一导纱眼;该盒壳的隔板朝向该上轴孔与该下轴孔设有相对一上支轴、一下支轴;该上转件的上转轴下端设有轴孔枢接于该上支轴,该上转轴上端设有一上插孔伸出于该上轴孔,该上旋臂一端设有一下折杆插入固结于该上插孔内;该下转件的下转轴上端设有轴孔枢接于该下支轴,该下转轴下端设有一下插孔伸出于该下轴孔,该下旋臂一端设有一上折杆插入固结于该下插孔内;使该上旋臂与该下旋臂分别以该上转轴与该下转轴为轴心,以各自依据纱线张力独立进行旋摆导纱。
于较佳实施例中,双旋臂型导纱器将该上转轴的上插孔设有一侧相通的上卡口,该上旋臂一端定位于上卡口,以及其下折杆插入黏固于上插孔内;该下转轴的下插孔设有一侧相通的下卡口,该下旋臂一端定位于下卡口,以及其上折杆插入黏固于下插孔内。
于较佳实施例中,双旋臂型导纱器包括有一上调节件与一下调节件,且该盒壳于该隔板上下对称设有一上缺口与一下缺口,该上调节件跨置于该上缺口,该下调节件跨置于该下缺口,并以该顶板与该底板将该上调节件与该下调节件一并可移动地夹设于该盒壳,且该上转件设有一上勾部,该上勾部与该上调节件之间连结有一上弹簧,该下转件设有一下勾部,且该下勾部与该下调节件之间连结有一下弹簧。
前述的双旋臂型导纱器,其中该上调节件向该上缺口内部延伸有一上勾端,以供该上弹簧跨勾连结,该下调节件向该下缺口内部延伸有一下勾端,以供该下弹簧跨勾连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其利用导纱盒的上支轴与下支轴迅速确实枢接上转件与下转件,以避免上转件与下转件在组立过程中发生偏斜与脱落情形,并且上旋臂与下旋臂直接插入固结于上转轴与下转轴,可省略现有连接构件,以大幅度提高组装效率,还节省人力、工时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双旋臂型导纱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双旋臂型导纱器的剖视图;
图3是图1双旋臂型导纱器拆除顶板的俯视图;
图4是图1双旋臂型导纱器拆除顶板与上旋臂的立体图;
图5是图1双旋臂型导纱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盒壳、上转件与下转件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符号说明
1、导纱盒22、上勾部
11、盒壳23、上插孔
111、顶凹层231、上卡口
112、隔板24、轴孔
113、底凹层3、上旋臂
114、上缺口31、下折杆
115、下缺口32、导纱眼
116、螺接孔4、下转件
12、顶板41、下转轴
121、上轴孔42、下勾部
122、通孔43、下插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鼎贺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未经金鼎贺科技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56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轴向经编机纬纱摆框机构
- 下一篇:一种缂丝机专用发光引纬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