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棉熔炉余热再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8538.9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4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李弘;王卫健;彭华武;张伙生;黄仲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远瀚江玻璃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龚元元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棉 熔炉 余热 再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棉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玻璃棉熔炉余热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生产玻璃棉产品,必须要将各种天然的无机矿物质和少部分的化工材料按照特定的硅酸盐玻璃配方进行配制,然后将配制好的混合料投入到窑炉中,在高温下制成玻璃液,然后才能生产出玻璃棉及玻璃棉制品。采用燃气加温的熔炉温度高达1300度,而熔炉的废气余热达到200~300度。目前大多数的生产企业都没有很好的利用这废气余热,废气经洗涤处理后就排入大气中,造成能耗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废气余热的玻璃棉熔炉余热再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为:一种玻璃棉熔炉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与玻璃棉熔炉连接的尾气总管,还包括热水泵、水箱、柱形螺旋状的冷却水盘管,所述的冷却水盘管的一端通过热水泵与水箱连接,所述的冷却水盘管的另一端与水箱连接,所述的冷却水盘管为不锈钢钢管构成,所述的冷却水盘管的螺旋直径为尾气总管的直径的50%~70%,所述的不锈钢管的内径为尾气总管的直径的5%~10%;所述的尾气总管的直径为100~120cm,所述的不锈钢钢管内壁设有一条沿不锈钢钢管延伸的螺旋形导流槽,所述的冷却水盘管上相邻的不锈钢钢管之间的间距为10~12cm。
在上述的玻璃棉熔炉余热再利用系统中,所述的不锈钢钢管的外壁连接有多块环形的散热翅片。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柱形螺旋状的冷却水盘管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特别是冷却水盘管上相邻的不锈钢钢管之间的间距、尾气总管的直径的设置提高了热交换效率,避免了冷却水盘管上相邻的不锈钢钢管之间的间距过小造成的接触面积小,或者间距过大造成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螺旋形导流槽使冷却水盘管在沿螺旋状冷却水盘管流动外,自身由于螺旋形导流槽的存在形成局部螺旋流动,提高了吸热效果,并且环形散热翅片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冷却水盘管的不锈钢钢管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玻璃棉熔炉余热再利用系统,包括与玻璃棉熔炉连接的尾气总管1,还包括热水泵2、水箱3、柱形螺旋状的冷却水盘管4,所述的冷却水盘管4的一端通过热水泵2与水箱3连接,所述的冷却水盘管4的另一端与水箱3连接,所述的冷却水盘管4为不锈钢钢管7构成,所述的冷却水盘管4的螺旋直径为尾气总管1的直径的50%~70%,所述的不锈钢管的内径为尾气总管1的直径的5%~10%;所述的尾气总管1的直径R为100~120cm,所述的不锈钢钢管7内壁设有一条沿不锈钢钢管7延伸的螺旋形导流槽5,所述的不锈钢钢管7的外壁连接有多块环形的散热翅片6,所述的冷却水盘管4上相邻的不锈钢钢管7之间的间距L为10~12cm。
在实际应用中,启动热水泵2,使热水泵2、水箱3、柱形螺旋状的冷却水盘管4形成一个封闭的液体流动系统,水箱3中的热水定期或者持续性排出,并定期或者持续性补充冷水,采用柱形螺旋状的冷却水盘管4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特别是冷却水盘管4上相邻的不锈钢钢管7之间的间距、尾气总管1的直径的设置提高了热交换效率,避免了冷却水盘管4上相邻的不锈钢钢管7之间的间距过小造成的接触面积小,或者间距过大造成的换热效率低的问题,螺旋形导流槽5使冷却水盘管4在沿螺旋状冷却水盘管4流动外,自身由于螺旋形导流槽5的存在形成局部螺旋流动,提高了吸热效果,并且环形散热翅片6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远瀚江玻璃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清远瀚江玻璃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85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时钟恢复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温、耐盐的纳米驱油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