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体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9637.9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2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俞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圣莱思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3/00 | 分类号: | F16L53/00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气装置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用于供气管道上的气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气瓶被应用于各行各业中,而根据实际应用的不同气瓶内的气体也不同的,如天然气等等,但是由于气瓶的储存量有限,通常是将二氧化碳或者天然气加压后存在气瓶中,气瓶内的压力较高,通常有达到250以上的公斤压力,而使用时所需的气体却较低,因此,需要用到减压器来把储存在气瓶内的较高压力的气体降为低压所做,并保持输出气体的压力和流量稳定不变。由于从气瓶出来的天然气是以液态的形态存在的,因此现有技术中在减压器与气瓶之间连接一个气体加热器。现有技术的气体加热器,如国家知识产权网站上公开的公布号为CN103591376A的“一种自动加热气体减压器”专利申请,它在减压器本体的下部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包括导热体和电热管,导热体竖直安装并与高压气道连接,电热管安装在导热体内,温控开关安装在减压器本体上且位于加热器的一侧。高压气道通入高压气体时,经过电热管加热的导热体将热量传递到高压气道,从而使高压气道内的气体升温至适合使用的温度。
但是,上述这些结构的用于减压器上的加热装置存在以下的问题:
1)从电热管发热再传递到高压气道,中间需要经过导热体和减压器本体,因此,电热管通电后产生的热量经过一级一级传递后逐渐损失,从而最后传递到高压气道时热量已经损失了大部分,高压气道中低温气体的加热效率很低,造成能源的浪费;同时,导热体只在上端与减压器本体连接,而电热管和导热体的绝大部分暴露在外面,因此,电热管产生的热量也大部分散失于空气中,进一步降低了传热效率;
2)气体从高压气进入装置进入加热器时,气体从加热器中直直地从上往下通过,再从减压器本体上的气体通道进入减压装置中,因此,一方面加热的通道短,使气体加热不充分,如果加长通道,势必增加电热管和传热套的长度尺寸,增大加热器以及整个减压器的体积,进一步增加生产成本;
3)二方面这些气体的加热并不均衡,极易出现靠近电热管的气体加热充分而靠近减压器本体的气体加热不充分的现象,从而影响气体后续过程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加热充分、均衡,且传热效率高、成本低的气体加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加热器,它包括壳体、端盖、本体、导流杆和加热圈;其中,所述的端盖为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两端,本体轴向贯穿于壳体内,加热圈套接并锁紧在本体上;所述的本体内具有轴向的光孔,导流杆的外周壁为外螺纹,导流杆位于本体的光孔内,导流杆的外螺纹与光孔孔壁之间形成螺旋形气道,本体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和出气管连通。
所述的本体与进气管连通的一端与导流杆的端面之间具有进气贮气室,本体与出气管连通的一端与导流杆的端面之间具有出气贮气室。
所述的导流杆靠近进气贮气室一端的端面中心处具有分流槽,该分流槽沿导流杆的径向贯通。
所述的壳体的内壁粘接有一层保温棉隔热层。
所述的加热圈的数量为两个,并排设置且套接在靠近进气贮气室一端的本体上。
所述的本体外周壁上安装有温控器,加热圈均与温控器电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1)由于导流杆的外螺纹与本体内的光孔孔壁之间形成了螺旋形的气体流道,高压气体从螺旋形气体流道中螺旋通过,因此,大大增长了加热通道,从而使气体得到了充分的加热,并且也使气体的加热更加均衡,从而保证后续的减压后能得到质量更好、性能更加稳定的气体;同时,这种螺旋形气道的结构,大大减小了加热装置本身的体积,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2)整个螺旋形加热气道是被本体包围着的,而本体因为加热圈的加热而整体在发热,因此,整个加热气体流道都处于被加热的状态中,使通过该气体流道的高压气体能更加充分地被加热,从而气体的加热效果更好;
3)加热圈直接与本体壁接触并加热,螺旋形气体流道位于本体光孔的孔壁处,从加热圈到螺旋形气体流道之间的热量传递更加直接、快速,最大程度地将热量用于加热螺旋形气体流道内的气体,因此,传热速度快,传热效率高;
4)在导流杆两端设有的进气贮气室和出气贮气室,使进入加热气道时的气体、以及进入减压气道的气体均得到缓冲,从而使气体的流通更加平稳;
5)在导流杆靠近进气管的一端设有的分流槽,进一步使进入的高压气体得到缓冲,使高压气体能更加顺利地进入螺旋形加热气道中,避免发生气流紊乱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圣莱思机电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圣莱思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9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管道与电熔管件连接的进管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PPR管防过熔垫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