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压力信号门控的心脏原位灌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49691.3 | 申请日: | 2015-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8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易军;何昆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郭德忠 |
地址: | 10085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压力 信号 门控 心脏 原位 灌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缺血性心脏病实现给药的灌注系统,具体涉及一 种心脏原位灌注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缺血性心脏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目前的常规治疗疗效有限, 干细胞移植、细胞因子输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需要在原 位发挥治疗作用,避免外周非靶组织摄取利用。
传统的心脏给药方式包括冠脉内注射、经心肌内注射、心外膜下心肌内注 射移植和经静脉内注射。
心内膜下心肌内注射移植:通过心内膜电生理标测确定心肌梗死位置、范 围,通过注射导管在梗死组织周围注射干细胞,具有定位准确的特点,但操作 过程复杂、耗时,技术熟练程度要求高,而且设备昂贵,限制该方法的应用。
心外膜下心肌内注射移植:通常在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瓣膜置换术等开胸手 术的同时进行,该方法定位准确,便于量化及后期检测,但由于需要开胸手术, 适应者较少。
经静脉移植:是干细胞移植最简单方便的方法,但移植细胞因子需要经过 全身循环,大多数被阻滞在肺部和肝脏,仅少量细胞能到达心肌组织,所以移 植效率低下;细胞因子则被降解及被周围组织摄取利用,靶组织有效剂量低, 易引发副作用。
冠状动脉内注射移植:为最常用的注射移植技术,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治疗的方法,经指引导管和冠脉导丝引导,由微导管或微球囊封闭选择的冠状 动脉,利用压力将干细胞、细胞因子输注,减少溢出;为避免导管或球囊长时 间留置引起冠脉内血栓,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输注。
四种方法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最多见,其次是心外膜下心肌内注射。这两种 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既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完成移植,持续给药或移 植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与生理条件下,干细胞受炎性介质诱导、趋化,沿血 管逐步向受损心肌迁移的过程相比,目前常用移植方法与生理过程有极大差异, 因而可能是干细胞治疗作用也远未达到预期的因素之一。一次性输注细胞因子 因血流的持续冲刷作用,冠脉内注射后心肌内浓度较低,降低了对心脏的直接 作用,同时大量细胞因子随血流进入体循环被其他非靶组织摄取,可能存在潜 在危害。心肌内直接注射避免了血管内注射的首过效应和低血压等副作用,存 在局部药物浓度高、靶向性好等优点,但心肌内注射需要手术开胸、细胞因子 注射后在局部维持时间短暂,而且分布不均、血管瘤形成和炎性反应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压力信号门控的心脏原位灌注系统, 能够实现细胞因子/干细胞长时间输注,兼具安全性、易操作,靶向性高的特点, 提高了缺血性心衰的治疗效果。
一种基于压力信号门控的心脏原位灌注系统,包括灌注导管、液压泵、输 液连接管、压力传感器和信号甄别器;
其中,所述灌注导管包括外包覆层和外包覆层内部的两根内管,所述两根 内管的外表面由外包覆层完全包覆,其整体外形由直段部分和弯钩部分组成, 所述弯钩部分由弧形段和直线段组成,弧形段与直段部分相接;所述直线段对 应处的两根内管一个为末端封闭且侧方开口,另一个为末端开口,侧方开口的 内管其开口贯穿外包覆层,所述直段部分对应的两根内管的末端为开放结构;
所述压力传感器能感知压力信号并将压力信号传递给信号甄别器;
所述甄别器能够根据接收到的压力信号来判断心脏舒张期时程,对液压泵 发出开和关的控制信号,控制液压泵实现周期性给药;
其整体连接关系为:所述灌注导管直段部分两个内管的末端通过输液连接 管分别连接液压泵和压力传感器,末端封闭且侧方开口的内管与液压泵的泵出 口相通,末端开口的内管与压力传感器相通,所述压力传感器与信号甄别器电 气连接,压力传感器能将工作时测得的压力信号传送给信号甄别器;所述液压 泵与信号甄别器电气连接,信号甄别器对接收到的压力信号处理后对液压泵发 出启动或停止指令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甄别器检测到一个压力波单元中重博波的下降支三分 之一处位置时,该位置对应心脏的舒张期,对液压泵发出启动信号;在下一个 压力波单元的上升支之前的波谷位置,该位置对应心脏的收缩期,对液压泵发 出终止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接收到终止信号时,执行一个10毫秒回抽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496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药皮肤给药的大面积温灸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甲状腺手术后的导流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