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0537.8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13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崔淑华;张建新;徐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周晓萍 |
地址: | 071057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蓄电池 焊接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生产用工装,特别是用于中密铅酸蓄电池极群焊接的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铅酸蓄电池被广泛使用在通信系统、电力系统、应急灯照明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消防和安全警报系统、太阳能、风能系统、计算机备用电源、便携式仪器、仪表、医疗系统设备、电动车、电动工具等领域。由于铅酸蓄电池应用广泛,用量大,其制造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在一些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密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要用到一种极群焊接工装,传统的极群焊接工装固定在一个工位上不能移动,极群焊接工装后侧设有用于挤压极群的极群挤压气缸,在该工位上要由一个操作人员进行极群装入工装、极群挤压、上梳板焊接、卸梳板、极群入电池槽等多项操作,由于操作项目多,导致操作者劳动强度大、耗时长,形成整个中密铅酸蓄电池生产流水线的瓶颈,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可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中密铅酸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包括可移动工装本体,可移动工装本体位于传输轨道上,可移动工装本体包括底板和沿底板长向并排设置在底板上的六组极群限位结构,底板下部设有支撑腿,支撑腿与传输轨道滑动配合,在底板一侧还设有极群压紧连杆机构,极群压紧连杆机构驱动各极群限位结构沿底板长向移动、将极群压紧或松开。
上述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所述极群压紧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中轴和支撑座,支撑座下部与底板固定,支撑座上部铰接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经中轴铰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与其相邻的极群限位结构的活动挡板,底板上还设有限位销,限位销位于中轴下部。
上述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沿底板长向设有六根圆形截面的横梁,六根横梁分为两排,每排分别为上、中、下三根,六根横梁的两端分别由固定在底板上的横梁支撑板支撑,各组极群限位结构分别包括定位套、活动挡板和弹簧,其中定位套为四个,弹簧为两个,各定位套分别套装在两根位于上部的横梁和两根位于下部的横梁上,各定位套的一端固接活动挡板,活动挡板及定位套与横梁滑动配合,各弹簧分别套装在两根位于中部的横梁上。
上述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增设两块梳板压条固定块,两块梳板压条固定块分别设置在底板长向的两端,其中一块梳板压条固定块设置在左侧的横梁支撑板上,另一块梳板压条固定块设置在最右侧极群限位结构的活动挡板上。
上述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所述各组极群限位结构还设有两块与活动挡板垂直的极群挡板,各极群挡板一端与活动挡板焊合,由活动挡板、极群挡板合围构成极群限位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中密铅酸蓄电池极群焊接工装包括一个可以在传输轨道上运行的可移动工装本体,可移动工装本体的设计使原在一个工位完成的多种操作可以拆分为三个工位完成,实现了流水线作业。所述可移动工装本体侧部设置一个连杆机构,极群装入铁箱后靠外部力量驱动连杆,连杆推动活动板及挡板实现极群挤压;在极群入槽挤压夹紧后,通过传输轨道将可移动工装本体移至焊接工序进行极群焊接;焊接完成后移至极群装入电池槽工序。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使用灵活方便,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改变现有中密铅酸蓄电池生产流程,在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传输轨道,2、支撑腿,3、底板,4、横梁,5、梳板压条固定块,6、横梁支撑板,7、极群挡板,8、定位套,9、活动挡板,10、弹簧,11、气缸,12、第二连杆,13、中轴,14、第一连杆,15、支撑座,16、限位销。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可移动工装本体,可移动工装本体设置在传输轨道1上,可移动工装本体包括底板3和沿底板长向并排设置在底板上、可沿底板长向移动的六组极群限位结构。在底板下部设有支撑腿2,支撑腿与传输轨道滑动配合,推动可移动工装本体可使其沿传输轨道移动,以便在不同的工位由多位操作人员完成不同的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风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风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0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尾端梁焊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叉车外门架拼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