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刚性珩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1319.6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685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华;麦学东;麦瑞缨;侯学宝;朱兴寿;麦学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川市恒益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3/02 | 分类号: | B24B33/02;B24B33/10;B24B33/08;B24B41/02;B24B4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毕强 |
地址: | 750000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珩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刚性珩磨装置。
背景技术
珩磨工艺主要用于发动机制造、液压阀体加工、压缩机等行业零件的精密孔的精整加工,加工后的零件孔几何精度高。作为珩磨机上的切削工具,珩磨头的结构及尺寸对珩磨的精度影响很大,加工对象不同,珩磨头的结构也不一样。
珩磨过程是珩磨头的油石表面和工件表面不断相互研磨的过程。珩磨加工的最大特点是要保证有足够自由度的浮动环节,以弥补工件孔的轴线与机床主轴的轴线的不对中的误差,从而保证相互研磨动作的正常进行。
在加工孔的长径比比较小的短孔类零件时,由于被加工零件对珩磨头的导向作用差,为了弥补工件孔的轴线与机床主轴的轴线的不对中的误差,以保证珩磨的正常进行,珩磨机床采用刚性机床主轴、珩磨头采用刚性连接、工件浮动的珩磨工艺。
珩磨机床的旋转和往复运动是珩磨机床的主运动,在加工孔的长径比比较小的短孔类零件时,珩磨头和机床主轴采用刚性连接后进行旋转和往复运动,但是这造成了运动部件长、运动惯量大的问题。为了保证珩磨加工的精度,需要保证机床运动部件本身的静态和动态精度,由于运动部件的制造精度有一定的限度,无法达到理想值,因此运动部件的制造误差影响使磨头切削中产生倾覆力矩,同时由于旋转的离心力等因素,会造成珩磨头摆动,切削的结果是工件孔成为鼓形或S状的花瓶形;特别是小孔,由于转速高或短孔导向作用差时,上述现象更为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工孔的长径比比较小的短孔类零件时,珩磨头和机床主轴采用刚性连接后进行旋转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部件长、运动惯量大,使得工件孔为鼓形或S状的花瓶形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刚性珩磨装置,包括机床主轴、珩磨头、上导向机构和下导向机构;所述上导向机构包括上导向杆,所述下导向机构包括下导向杆;所述机床主轴与所述上导向杆连接;所述珩磨头的上端与所述上导向杆相连接,所述珩磨头的下端与下导向杆相连接;所述上导向杆的轴线、珩磨头的轴线和下导向杆的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机架;所述上导向机构还包括上导向套;所述上导向套固定在所述机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珩磨夹具;所述下导向机构还包括下导向套;所述下导向套固定在所述珩磨夹具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平面浮动机构,用于使所述珩磨头的轴线、所述上导向套的中心轴线和所述下导向套的中心轴线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机床主轴与所述上导向杆通过所述平面浮动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平面浮动机构包括浮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浮动组件用于使所述机床主轴与所述上导向杆能够在径向上发生相对移动;所述浮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和下支撑;所述上支撑套设在所述机床主轴上,且所述上支撑与所述机床主轴固定连接;所述下支撑套设在所述上导向杆上,并且所述上导向杆能够相对于所述上支撑沿其自身的径向移动;所述上导向杆的顶端设置有卡合部,用于防止所述上导向杆沿其自身径向与所述下支撑分离;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上支撑和下支撑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上支撑与所述下支撑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浮动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支撑和下支撑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浮动组件包括上压板、下压板、钢珠保持架和多个钢珠;所述上压板和所述钢珠保持架套设在所述机床主轴上;所述下压板套设在所述下导向杆上,所述下压板位于所述卡合部的上方;所述钢珠保持架设置在所述上压板与所述下压板之间,且多个所述钢珠设置在所述钢珠保持架内。
进一步地,所述下支撑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上导向杆穿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上导向杆的杆径;所述卡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支撑的内腔的直径;所述下压板的直径小于所述上支撑的内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部为螺纹套,所述螺纹套与所述上导向杆的顶端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刚性珩磨装置,通过设置上导向机构和下导向机构,使机床主轴与上导向机构的上导向杆连接;珩磨头的上端与上导向杆相连接,珩磨头的下端与下导向机构的下导向杆相连接,并使上导向杆的轴线、珩磨头的轴线和下导向杆的轴线重合。这样使得珩磨头的往复和旋转运动的轴线固定,解决了由于运动部件长、运动惯量大,使得工件孔为鼓形或S状的花瓶形的技术问题,保证了珩磨头按照固定的轴线进行往复和旋转运动,从实现精准高效的珩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川市恒益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银川市恒益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131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尘电动打磨机
- 下一篇:内燃机车气门抛光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