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排桩一体化竖向受荷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1995.3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25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东;翁其平;陈永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结构 外墙 围护 一体化 竖向 构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建筑物基坑支护领域与地下结构中利用基坑临时围护排桩共同作用并作为正常使用阶段地下结构边跨竖向受荷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排桩之间的构造,能被广泛应用于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围护体的基坑支护工程中。
背景技术
当前软土地区深大基坑支护工程通常采用大量的钻孔灌注排桩和水平支撑或锚杆等临时结构作为支挡。设置的多道临时水平支撑通常在工作半年至一年后拆除,而临时的钻孔灌注围护桩在施工完成后被遗弃于地下,在基坑周围地层遗留下大量固体障碍物,对地层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存在着能耗高、资源浪费等问题。
基坑围护排桩由于挡土稳定性要求通常插入基础底板以下一定的深度,而地下结构由于边跨受荷要求,通常在地下室外墙下方设置一定数量的工程桩,以抵抗地下结构边跨的水浮力或者压力。常规基坑围护排桩和地下室外墙之间的间距不大,满足地下室外墙施工即可,基坑围护排桩与地下室边桩之间的距离通常在三倍桩径范围内,并且地下室边桩和基坑围护排桩分别按照正常阶段和临时基坑开挖阶段不同工况受力计算,不考虑共同作用。如能够将地下室边桩和基坑支围护排桩相结合,考虑临时钻孔灌注排桩作为正常使用阶段地下室边桩,将常规废弃的临时围护桩作为地下结构的一部分,节约结构外墙下的边桩,节约工程造价,减少钢筋混凝土材料浪费,节能降耗显著,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承受竖向的双向受力要求的一种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排桩一体化竖向受荷构造,实现了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排桩共同作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技术方案是:围护排桩嵌入地下结构外墙侧壁内,所述围护排桩上设有压顶圈梁,圈梁连接插筋的一端预埋在所述压顶圈梁内,另一端插入地下结构顶板内形成整体浇注连接。
在上述基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同时采用底板连接插筋,底板连接插筋的一端预埋在所述围护排桩内,另一端插入地下结构底板内整体浇注连接。作为一种优化,底板连接插筋在所述围护排桩内的水平形状为沿桩壁弧度方向布置,并固定在所述围护排桩的主筋内侧。这样实施的优点是可避免底板连接插筋妨碍围护排桩的混凝土浇筑,因为为方便施工,底板连接插筋需预埋围护排桩内,若底板连接插筋未沿桩壁圆弧方向布置,则会阻碍围护排桩的导管下方,造成围护排桩浇筑混凝土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基本技术方案为:围护排桩嵌入地下结构外墙侧壁内,底板连接插筋的一端预埋在所述围护排桩内,另一端插入地下结构底板内整体浇注连接。本方案中,可不采用圈梁连接插筋,只使用底板连接插筋。作为一种优化,底板连接插筋在所述围护排桩内的水平形状为沿桩壁弧度方向布置,并固定在所述围护排桩的主筋内侧。
由于上述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排桩一体化竖向受荷构造的使用,实现了地下结构外墙与围护排桩共同作用,满足了地下结构边跨竖向受荷的要求,从而节省了常规工程中地下结构的边跨工程桩,减少钢筋混凝土材料浪费,节能降耗显著,实现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及应用施工方法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顶圈梁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础底板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基础底板连接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插筋将围护排桩和地下结构外墙连接起来,起到方便施工、满足地下结构边跨竖向受荷要求的作用。结合附图,具体描述如下:
如图1所示:围护排桩2嵌入地下结构外墙5侧壁内,围护排桩2上设有压顶圈梁3,在压顶圈梁3施工过程中,圈梁连接插筋1沿压顶圈梁3布置在地下结构顶板6范围内,圈梁连接插筋1在地下结构施工至顶板前,凿除压顶圈梁的保护层,将圈梁连接插筋1逐根掰出,与地下结构顶板6整体浇注,形成整体连接,共同受荷。圈梁连接插筋1应满足现有技术规范中要求的锚固长度,直径及数量应满足地下结构竖向受荷承载力要求。
如图2所示:在围护排桩2施工过程中,将底板连接插筋7预留在围护排桩2内,底板连接插筋7沿桩身布置在基础底板范围内,所述插筋7在地下结构底板8范围内可多排布置。底板连接插筋7在基坑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凿除围护排桩2的保护层,将底板连接插筋7逐根掰出,与地下结构底板8整体浇注,形成整体连接,共同受荷。底板连接插筋7应满足现有建筑结构规范中对锚固长度要求,直径及数量应满足地下结构竖向受荷承载力要求。
圈梁连接插筋1和底板连接插筋7可同时使用,也可分别单独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1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