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平衡处理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2781.8 | 申请日: | 2015-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8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三明;洪敏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卢清华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平衡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的生态平衡处理池。
背景技术
在水产品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排泄物,此排泄物会沉淀在养殖池内,且饲料的大量投放使养殖池具有一些未被水产品食用的残饵,当养殖池中残饵、污物较多时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需将此养殖废水排出,此养殖废水的排出不但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加剧周围湖泊、河流等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于现有上述缺陷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平衡处理池,其可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得以再利用,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消除了传统养殖废水对周边水域和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平衡处理池,包括生态池和浮岛,上述生态池上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上述浮岛固定安装于上述生态池内,上述生态池内填充有惰性微生物填料,上述惰性微生物填料处于上述浮岛下方,上述浮岛的上表面种植有其部分或全部根部伸入惰性微生物填料内的水生植物。
上述生态池呈长条状结构,上述生态池内安装有两块将生态池的腔室分隔成三个腔室的隔板,三个腔室互不相通,两上述隔板均沿生态池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三个腔室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上述第一腔室上开设有上述进水口,上述第二腔室处于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上述第三腔室上开设有上述出水口,上述进水口与上述出水口分别处于上述生态池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述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第一缺口,上述第一缺口与上述进水口处于生态池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述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的隔板上开设有第二缺口,上述第二缺口与上述出水口处于生态池长度方向的两端,上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均固定安装有上述浮岛,上述浮岛呈沿生态池长度方向延伸的条状结构,上述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内均填充有上述惰性微生物填料,每一浮岛上均种植有上述水生植物。
两上述隔板上均安装有若干个沿隔板的长度方向间隔排的循环供氧管,上述循环供氧管的输入端处于其一腔室内,上述循环供氧管的输入端处于与该腔室相邻的另一腔室内,或者上述循环供氧管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处于同一腔室内,且循环供氧管的输入端处于腔室的下部,循环供氧管的输出端处于腔室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平衡处理池,排出的养殖废水可进水口流至生态池内,而生态池内惰性微生物与水生植物能够构成一“生物发生器”,即生态池内形成有附着生长的生物膜,能够实现物种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形成高效的共代谢效应,可去除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生态及无机污染物,养殖废水流至生态池内可得以净化,净化后的水可从出水口流出至养殖池内再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生态平衡处理池,其可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处理,且净化处理后的水能够被再作为养殖水,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减少了养殖废水对周边水域和环境的污染,实现养殖“零污染”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态平衡处理池,如图1-4所示,包括生态池1和浮岛2,生态池1上开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浮岛2固定安装于生态池1内,生态池1内填充有惰性微生物填料3,该惰性微生物填料3处于浮岛2的下方,浮岛2的上表面固定种植有其部分或全部根部伸入惰性微生物填料3内的水生植物4,通过惰性微生物填料3与水生植物4可构建多元化的水生生态微环境与强大的生物食物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环卫士环保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27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