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火场样品动态顶空吸附袋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2862.8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55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邢若葵;王松才;温锦锋;戴维列;林贤文;刁中文;孙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003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火场 样品 动态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次性火场样品动态顶空吸附袋。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使用易燃液体作助燃剂进行放火的现场中,火灾后现场起火点处会有少量易燃液体残留物存在。为了分析火灾的原因,会采集火场样品进行易燃液体残留物的检测。而且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用顶空采样仪进行上述检测,将火场样品放置在仪器内,此仪器与锅类似,其下部加热,火场样品中的易燃液体残留物会挥发出来,并被抽吸到与之相连的吸附管中进行吸附和富集,再利用分析仪器对吸附管中的易燃液体残留物进行分析,最后检测出是何种易燃液体。
但是上述顶空采样仪的体积较大,与锅类似,而且每次检测后都需要清洗,十分不方便,而且若清洗不洁净,会对下一次检测有影响,使得样品会交叉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次性火场样品动态顶空吸附袋,其结构简单,可一次性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火场样品动态顶空吸附袋,其中,包括袋子、设于袋子上的联接装置,还包括吸附管,所述的联接装置在袋子的外部与吸附管连通,联接装置连通袋子内部;联接装置还包括密封环,密封环套设于吸附管的外壁上且设于联接装置内。
本实用新型中,进行检测时,将火场样品放入袋子中,袋子主体开个小开口,袋子主体上开设的小开口处安装联接装置,在袋子的外部的联接装置插设吸附管,然后对袋子的开口热封。再利用其他仪器对袋子进行加热且对吸附管抽气,使袋子内的火场样品中易燃液体残留物会挥发出来,吸附到吸附管中,再进行分析工作。而且在吸附管与联接装置形成的空间设有密封环,密封环可保证从火场样品中易燃液体残留物挥发出来的气体不会泄漏。
本实用新型中,袋子为一次性袋子,测试完只要把联接装置和吸附管拆卸下来即可,因此,不会对下一次检测有影响,不会使得样品会交叉污染,而且成本低,方便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联接装置包括外固定机构和内固定机构,外固定机构设于袋子外部且与吸附管连通,内固定机构设于袋子内部且与袋子内部连通。
本实用新型中,外固定机构和内固定机构可连接成一整体,整个联接装置密封效果好,气体不容易泄漏,保证了检测的准确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螺母、设于第一螺母下部的第二螺母、设于第二螺母下部的第一垫片,第一垫片下部与袋子的外表面接触,第一螺母上设有第一开口,吸附管插入第一开口内。所述的内固定机构包括第二垫片、设于第二垫片下部的第三螺母,第二垫片上部与袋子的内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螺纹连接结构,其连接效果紧凑,而且方便安装拆卸,而且袋子的内外均设有垫片,袋子夹在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之间,使得密封效果好,易燃液体残留物只能从联接装置中输出,而且外部气体也不会进入袋子。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密封环材料为聚四氟乙烯。所述的袋子为尼龙薄膜袋。
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垫圈、垫片。聚四氟乙烯密封件、垫片、密封垫圈是选用悬浮聚合聚四氟乙烯树脂模塑加工制成。聚四氟乙烯与其他塑料相比具有耐化学腐蚀的特点,它已被广泛地应用作为密封材料和填充材料。而且聚四氟乙烯材料具有惰性,不会吸附易燃液体成份,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尼龙薄膜是一种非常坚韧的薄膜,透明性好,并具有良好的光泽,抗张强度、拉伸强度较高,还具有较好的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和耐有机溶剂性,耐磨性、耐穿刺性优良,且比较柔软,阻氧性优良。利用尼龙薄膜袋成本低且对火场样品不污染。
上述螺母的材料均为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袋子为一次性袋子,测试完只要把联接装置和吸附管拆卸下来即可,因此,不会对下一次检测有影响,不会使得样品会交叉污染,而且成本低,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吸附管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联接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联接装置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28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肽酶素肥料增效剂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尿液收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