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垂向加载衬套疲劳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6839.6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820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韦小才;林杰;蒙显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日高汽车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45199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加载 衬套 疲劳 实验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垂向加载衬套疲劳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朝安全化和精细化发展,计算机软件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迅猛增长,模拟实际汽车状态下的运动已经开始成为汽车产品的重要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所开发产品的实验复杂性和可调整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衬套类产品的实际开发过程中,模拟汽车状态下的运动,达到疲劳/耐久的预先估测已经成为汽车质量保证的重要内容。这些要求迫切的需要产品在实验时更加贴合实际的汽车状态。这种情况下,在设备允许的范围内下,增加一个方向的约束/加载就显得非常重要。
其衬套有多种类型,在实际汽车运动情况下,其受力方向不仅仅只有X或Y向,经常出现的情况是X/Y都有加载的行为,这种情况下,普通的单项测试工装已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
现有的大部分衬套刚度测试工装仅有单向测试,无加载项,无法体现实际运动状态;与实际装车状态有差异,造成测试数据不符合实际状态,有较大的差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垂向加载衬套疲劳的实验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衬套刚度测试装置无加载项,无法体现实际运动状态、测试数据不够准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实现垂向加载衬套疲劳的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平台底座、第一轴座、第三平衡轴座、第一轴、加载架、第三轴座、第三轴、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三平衡轴、产品工装及夹持板,所述第一轴座、第三轴座及第三轴平衡轴座分别设于所述平台底座上,所述第三轴座与所述第三轴平衡轴座相对且平行,所述第三轴座的孔心点与所述第三轴平衡轴座的孔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轴座的孔心点与所述第三轴平衡轴座的孔心点的连线与所述第一轴座的孔心线垂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轴座,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加载架,所述加载架连接所述产品工装,所述夹持板套设于所述加载架上,所述夹持板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轴的一端,所述第三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轴座的轴承孔固定于所述第三轴座上,所述夹持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三平衡轴的一端,所述第三平衡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三平衡轴座的轴承孔固定于所述第三平衡轴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该实验装置还包括装夹轴套,所述装夹轴套设于所述夹持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该实验装置还包括挡边板,所述挡边板盖设于所述第三平衡轴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产品工装包括耐久工装夹块及衬套工装合块,所述衬套工装合块设于所述耐久工装夹块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夹持板包括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夹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夹板及第二夹板均呈U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加载架包括第一加载臂、第二加载臂及固定板,所述第一加载臂及第二加载臂相对设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加载臂与所述第二加载臂平行,所述第一加载臂及第二加载臂均于所述固定板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耐久工装夹块包括第一夹块及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夹块。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加载架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平台底座与所述第一轴座、第三轴座及第三平衡轴座均采用螺栓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试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与实际装车状态无差异,双向加载,更贴合实际和要求;固定效果较好,装配较简洁;测试方向可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实现垂向加载衬套疲劳的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平台底座2-第三平衡轴座3-挡边板4-第一连接板5-夹持板6-第三轴座7-耐久工装夹块8-衬套工装合块9-衬套10-第二连接板11-第三轴12装夹轴套13-加载架14-第一轴15-第一轴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日高汽车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柳州日高汽车减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68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锅炉阀门水压试验装置
- 下一篇:可集中控制的假人标定试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