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组织磨削刀具的外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7230.0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95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6 | 分类号: | A61B17/16;A61B17/5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150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织 磨削 刀具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组织磨削刀具的外杆组件,它是骨组织磨削刀具中的一个部件,主要适用于人体的骨外科手术中。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骨外科手术时经常需要对人体的骨组织进行打磨,或刨削硬、软骨。通常地,手术采用的是动力磨削刀具,即将刀具送入人体内部、通过动力驱动刀头的高速转动来对骨组织进行打磨或刨削硬、软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4100417607公开了一种“医用磨削刀具”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它包括刀管组件和磨头,所述刀管组件包括外刀管和同轴转动配合内套于外刀管且于磨头传动配合的内刀管,所述磨头尾端在圆周方向传动的方式铰接于内刀管,所述内刀管至少位于其前端设有用于与磨头尾端铰接且能够传递扭矩的柔性传动段;使用时,通过向前推动柔性传动段来实现磨头的俯仰运动。上述发明专利申请的目的就是要进行磨头的俯仰运动,并利用柔性传动来补偿由于俯仰并传动导致的轴线偏离,使磨头能够实现纵向和周向的位置调节。但其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由于设置有柔性传动段,在手术使用时,磨头俯仰运动会使柔性传动段偏离传动轴轴心,传动轴旋转时柔性传动段的离心力会使磨头晃动,转速越高晃动越厉害;由于骨组织打磨要求高转速才有效率,通常转速需要达到30000转/分以上,上述结构设计给骨组织的手术打磨带来不便,并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与磨削刀具更好地配合且手术时不会使刀头晃动的骨组织磨削刀具的外杆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骨组织磨削刀具的外杆组件对称分布在刀杆组件的后端,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定位环、连接套、压套、往复驱动套和外鞘主体,所述的定位环和连接套固定,连接套与外鞘主体固定,压套与往复驱动套固定,往复驱动套与外鞘主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定位环和连接套焊接,连接套与外鞘主体螺纹连接后粘接,压套与往复驱动套螺纹连接后粘接,往复驱动套螺纹连接在外鞘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与磨削刀具中的刀头传动组件和刀杆组件配合使用时,能使刀头转动平稳,跳动小;在骨外科手术中,使用更加稳定、可靠且安全,手术的综合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磨削刀具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结构示意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骨组织磨削刀具主要由外杆组件1、刀杆组件2、刀头传动组件3和转轴组件4组成,刀杆组件2分别与刀头传动组件3和外杆组件1连接,转轴组件4与刀头传动组件3相配合。手术使用时,还需要再与外接头连接并接通电缆接头。
本实用新型对称分布在刀杆组件2的后端,它包括定位环11、连接套12、压套13、往复驱动套14和外鞘主体15。定位环11和连接套12焊接,连接套12与外鞘主体15螺纹连接后粘接,压套13与往复驱动套14螺纹连接后粘接,往复驱动套14螺纹连接在外鞘主体15上。
带扁凸41的转轴组件4与本实用新型的中心线100在同一轴线上,转轴组件4上的扁凸41通过刀杆组件2与刀头传动组件3配合,以驱动刀头传动组件3。
使用时,由于转轴组件4与刀头传动组件3活动连接,其可驱动刀头传动组件3旋转,以此实现刀头31的径向转动。同时,由于刀杆组件2为可弯结构且其与本实用新型刚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上设置有一与刀杆组件2相配合的往复驱动套14,通过动力使往复驱动套14向前或向后运动来驱动刀杆组件2并带动刀头31运动,实现刀头11的弯动和顶直。
文中所述的磨削刀具、刀头传动组件3和刀杆组件2均已另行申请专利,在此不重复叙述。
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72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