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套式隔热条收卷盘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7504.6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45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倍格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8/10 | 分类号: | B65H1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套式 隔热 条收卷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材收卷设备,具体是一种插套式隔热条收卷盘。
背景技术:
隔热条可以穿在内外两段铝型材之间,以减少热传导导热系数。同时,它能提高舒适度:人体与环境交换热量,取决于室内空气的温度、流动速度和室外空气温度。正因为如此,通过隔热型材,调节门窗表面的温度,使之不低于12-13℃,以达到人体最舒适的环境。隔热条生产出来后需要收卷包装,目前的隔热条收卷盘都是通过螺栓连接后整体装拆,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变大,收卷的速度不高,由于生产的速度快,收卷盘的放置还占用了很多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插套式隔热条收卷盘,该收卷盘通过卷绕杆和顶杆的插套连接,使得装拆省时省力,摆动的卷绕杆让收卷盘存放时可以叠加放置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
一种插套式隔热条收卷盘,包括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一端安装有螺母,所述驱动轴上设有左盘、右盘,所述左盘固定于驱动轴上,所述右盘与驱动轴插套连接,所述左盘、右盘上均固定有用于对隔热条导向的多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绕左盘、右盘轴心线圆周均布,所述左盘上的导向杆内侧面上均铰接有圆柱形卷绕杆,所述卷绕杆可沿导向杆轴向方向摆动,所述远离卷绕杆铰接端的端面上成型有插孔,所述右盘上的导向杆内侧面上均水平固定有与插孔配合连接的顶杆。
作为优选,所述左盘、右盘上的导向杆数量均为6个,此设置让隔热条在卷绕过程中始终处于左盘和右盘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卷绕杆与导向杆之间通过铰链座连接,所述卷绕杆铰接端的端面上成型有用于和铰链座连接的通槽,此结构让卷绕杆在存放时可以放倒,让收卷盘叠加放置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顶杆包括圆柱形的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上成型有与插孔连接的插套部,所述插套部顶端成型有锥形的导向部,锥形的导向部可以使右盘在组装时更容易对准插入卷绕杆上的插孔中。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部的外径与卷绕杆的外径相等,可以使组装后的顶杆也起到卷绕杆的作用,增加卷绕后隔热条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撑杆与顶杆的插套连接,节省了组装过程需要拧紧多个螺栓的时间,收卷完成时只需旋下螺母,拔出右盘即可将收卷的隔热条取出,省时省力,撑杆的摆动结构使收卷盘在储存时节省空间,本收卷盘结构简单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收卷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后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后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卷绕杆立体示意图;
附图中:1、驱动轴;2、螺母;3、左盘;4、右盘;5、导向杆;6、卷绕杆;7、铰链座;8、顶杆;81、本体部;82、插套部;83、导向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插套式隔热条收卷盘,包括驱动轴1,所述驱动轴1一端安装有螺母2,所述驱动轴1上设有左盘3、右盘4,所述左盘3固定于驱动轴1上,所述右盘4与驱动轴1插套连接,所述左盘3、右盘4上均固定有用于对隔热条导向的多个导向杆5,所述导向杆5绕左盘3、右盘4轴心线圆周均布,所述左盘3上的导向杆5内侧面上均铰接有圆柱形卷绕杆6,所述卷绕杆6可沿导向杆5轴向方向摆动,所述远离卷绕杆6铰接端的端面上成型有插孔61,所述右盘4上的导向杆5内侧面上均水平固定有与插孔61配合连接的顶杆8。
具体地,所述左盘3、右盘4上的导向杆5数量均为6个,此设置让隔热条在卷绕过程中始终处于左盘3和右盘4之间。
具体地,所述卷绕杆6与导向杆5之间通过铰链座7连接,所述卷绕杆6铰接端的端面上成型有用于和铰链座7连接的通槽,此结构让卷绕杆6在存放时可以放倒,让收卷盘叠加放置时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顶杆8包括圆柱形的本体部81,所述本体部81上成型有与插孔61连接的插套部82,所述插套部82顶端成型有锥形的导向部83,锥形的导向部83可以使右盘4在组装时更容易对准插入卷绕杆6上的插孔61中。
具体地,所述本体部81的外径与卷绕杆6的外径相等,可以使组装后的顶杆8也起到卷绕杆6的作用,增加卷绕后隔热条的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倍格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倍格曼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7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