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丛式井组天然气气液分离计量混合输送橇装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8518.X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388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范君来;杨光;王登海;刘子兵;刘银春;吴俊峰;王莉华;王敏;张璞;赵一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E21B47/00;E21B4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1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丛式井组 天然气 分离 计量 混合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丛式井组天然气气液分离计量混合输送橇装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石油天然气行业用于天然气井口气液分离、气液连续测试计量和密闭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气井产量的计量是气田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气井产量进行准确、及时的计量,对掌握气藏状况,制定生产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中,油气田内部气井天然气集输计量工艺主要有3种计量方法:一种是单井分离计量;一种是单井湿气计量;一种是多井轮换(间歇)分离计量。
我国还没有湿气计量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湿气流量计的选型、测试、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一些新的湿气计量技术的应用还比较滞后。由于气井未经气液分离,含有游离水及固体杂质,而流量计内部易吸附脏物,计量准确度相对较低,且流量计易损坏。
单井轮换(间歇)计量已经在气田应用多年,该方法气液分离后进行计量,计量较为准确、形式灵活、生产成本较低,目前仍是一种经济合理的计量方式。轮换(间歇)计量要求气井产量平稳、无较大波动,产水量小,单井计量时间每天不少于8h。但对于大丛式井组,由于井丛数量较多,产量变化较大,难以持续平稳计量。
单井分离计量属于传统计量方式,因是连续计量,且气体经过预处理,计量准确度有保障,及时掌握气藏的状况,由于采用三相分离,分别计量,相应成本增加很大。
目前低渗透气田大丛式井组开发方式,没有较好的计量方式,采用传统的单井分离计量由于设备流程复杂,投资较高;采用轮换(间歇)计量由于大丛式井组井数较多,计量周期难以保证,需增加设备数量;且低渗透气田产量递减较快,很难准确计量各个井的生产动态。
低渗透气田单井产量低,递减速度快;稳产能力差,气井寿命期短,初期井口压力高,压力短期内迅速下降,大部分处于低压生产状态,对气井产量进行准确、及时的计量,对掌握气藏状况,对低渗透气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用于大丛式井组气液分离及计量技术中设备流程复杂、投资较高以及计量周期难以保证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大丛式井组天然气气液分离计量混合输送橇装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安装有进口截断阀,气液分离器的顶部出口端连接有第一管线,第一管线上设有天然气流量计、天然气出口截断阀,天然气流量计设在靠近顶部出口端一侧;
气液分离器的底部出口端连接有第二管线,第二管线上设有油水截断阀、油水质量流量计和电动控制阀,油水截断阀设在靠近底部出口端一侧,油水质量流量计设在油水截断阀和电动控制阀之间;
所述的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汇合后与第六管线连接,第六管线上设有气液混合出口截断阀,气液混合出口截断阀与下游管线连接;
所述的气液分离器、第一管线、第二管线、第六管线和进口截断阀均安装在橇座上。
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液位计,液位计与电动控制阀通过第三管线连接。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顶部出口端和天然气流量计之间设有第四管线,且第四管线上设有安全阀。
还包括与安全阀并联的第五管线,第五管线的一端与安全阀的入口端连接,另外一端与安全阀的出口端连接,第五管线上设有放空截断阀和放空流量控制阀,且放空流量控制阀位于第五管线的下游位置。
所述油水截断阀、油水质量流量计之间设有Y型过滤器。
在气液分离器内靠近顶部出口端一侧设置有捕雾器。
所述的第三管线、第四管线、第五管线均安装在橇座上。
所述的气液分离器采用立式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大丛式井组天然气气液分离计量混合输送橇装装置,分离设备、计量设备及辅助管线均集成在一个橇座上,方便移动和安装,且通过橇装化集成设计,可实现连续计量,降低设备投资成本,同时也可以实现高效准确的对生产气井进行测试分离计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大丛式井组天然气气液分离计量混合输送橇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长庆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85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掘进机自主定位定向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吸尘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