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偏光片及液晶显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58830.9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58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军;霍丙忠;李祖华;徐世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B1/14;G02F1/1335;B32B23/08;B32B27/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光 液晶显示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偏光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偏光片,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划伤功能的增亮型偏光片及具有该偏光片的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普通的液晶显示器用增亮型偏光片是一种用多层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具有偏振光功能的能提高背光亮度利用率的光学薄膜,主要应用在手机等液晶显示器领域。
现有技术中,此种偏光片主要存在以下缺点:1)增亮型偏光片使用时需撕掉保护膜,因APF膜(也即增亮膜)较薄,普通的增亮型偏光片撕保护膜时容易引起APF膜分层,而造成不良;2)因背光模组上的棱镜有突起,普通的增亮型偏光片贴在背光模组上之后,APF膜与棱镜模组直接接触,棱镜膜容易直接印在APF膜上产生印纹,影响APF膜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偏光片及液晶显示器,用以解决在撕掉保护膜时现有的增亮型偏光片的APF膜会分层从而影响使用,以及在将现有的增亮型偏光片贴在背光模组时棱镜膜易印在APF膜上产生印纹而影响APF膜使用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偏光片,该偏光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的剥离膜层、压敏胶层、零补偿三醋酸纤维素膜层、聚乙烯醇膜层、三醋酸纤维素膜层、上复合胶层、增亮膜层、下复合胶层、抗划伤膜层和保护膜层;所述增亮膜层通过所述上复合胶层复合在所述三醋酸纤维素膜层的下表面上,所述抗划伤膜层通过所述下复合胶层复合在所述增亮膜层的下表面上,且直接复合在保护膜层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偏光片的厚度范围为150μm到190μm。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醇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5μm到50μm。
进一步地,所述增亮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0um到30um。
进一步地,所述上复合胶层和所述下复合胶层通过同一种粘结剂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复合胶层和所述下复合胶层的厚度范围均为5μm到30μm。
进一步地,所述压敏胶层的厚度范围为10μm到30μm。
进一步地,所述抗划伤膜层的表面硬度大于或等于2H。
进一步地,所述抗划伤膜层的厚度范围为15μm到5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偏光片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增亮膜层和保护膜层之间,通过下复合胶层将抗划伤膜层复合在增亮膜层的下表面上,并直接将该抗划伤膜层复合在保护膜层的上表面上,因抗划伤膜层具有抗划伤功能,这样,在保证增亮膜层的增亮效果的基础上,避免了偏光片在使用时其增亮膜层分层,同时还避免了棱镜膜在增亮膜层留上印纹,由此,提高了增亮膜层的背光利用率,具体地,使其利用率提高了15%到30%,进而减少了能源损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的偏光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器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上述的偏光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利用率,减少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偏光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偏光片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剥离膜层、2压敏胶层/PSA层、3零补偿三醋酸纤维素膜层3/Z-TAC膜层、4聚乙烯膜层/PVA膜层、5三醋酸纤维素膜层/TAC膜层、6上复合胶层、7增亮膜层/APF膜层、8下复合胶层、9抗划伤膜层/HCTAC膜层、10保护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588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用尾纤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双视场热成像观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