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产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4263.8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74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华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华琼 |
主分类号: | C11B1/06 | 分类号: | C11B1/06;B30B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99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油 家用 榨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产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
背景技术
随着食品健康问题越来越广受人们的关注,尤其地沟油的新闻不断曝光,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对于食品的健康问题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小型榨油机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实现自身操作,掌握食用油的安全性,传统的榨油机对油料的榨取不够彻底,不仅增加家庭生活成本,且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产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产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产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包括熟料锅,所述熟料锅的上端面一侧安装有进料口,所述熟料锅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通过轴连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位于熟料锅的内腔中,所述熟料锅的外侧壁分别安装有加热装置和温度感应器,所述熟料锅的底部通过输料管连接榨油腔,所述输料管的上端内腔中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加热装置、温度感应器和电磁阀均电连接有控制装置,所述榨油腔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连接有榨油轴,所述榨油轴为前小后大的锥体,所述榨油轴的前侧表面安装有挤压齿,所述榨油轴的后侧表面安装有粉碎齿,所述榨油腔的下侧中部留有漏油孔,所述漏油孔通过管道连接有集油槽。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或电阻加热装置。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片的表面均匀焊接有翅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榨油机采用熟料锅加搅拌装置的结构,使油料受热均匀,不会出现受热不彻底或过热的现象,从而影响出油率和食用油的质量,采用破碎齿和挤压齿的结构,利用破碎齿对油料先进行破碎,然后利用挤压齿对油料进行挤压,使油料的榨取更加彻底,提高油料的出油率,节约家庭生活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熟料锅、2进料口、3搅拌电机、4搅拌叶片、5加热装置、6温度感应器、7输料管、8榨油腔、9电磁阀、10控制装置、11驱动电机、12榨油轴、13挤压齿、14粉碎齿、15漏油孔、16集油槽、17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产油率高的家用榨油机,包括熟料锅1,所述熟料锅1的上端面一侧安装有进料口2,所述熟料锅1的上端面中部安装有搅拌电机3,所述搅拌电机3通过轴连接有搅拌叶片4,所述搅拌叶片4位于熟料锅1的内腔中,搅拌电机3带动搅拌叶片4对熟料锅1内的油料进行搅拌,是熟料在加热的过程中受热均匀,所述搅拌叶片4的表面均匀焊接有翅片17,翅片17使搅拌装置对油料的搅拌更彻底,所述熟料锅1的外侧壁分别安装有加热装置5和温度感应器6,所述加热装置5为电磁加热装置或电阻加热装置,加热装置5对熟料锅1进行加热,温度感应器6对熟料锅1的温度进行监控,当熟料锅1的温度过高,控制装置10控制加热装置5停止加热,所述熟料锅1的底部通过输料管7连接榨油腔8,所述输料管7的上端内腔中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加热装置5、温度感应器6和电磁阀9均电连接有控制装置10,所述榨油腔8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连接有榨油轴12,所述榨油轴12为前小后大的锥体,所述榨油轴12的前侧表面安装有挤压齿13,所述榨油轴12的后侧表面安装有粉碎齿14,利用破碎齿14对油料先进行破碎,然后利用挤压齿13对油料进行挤压,使油料的榨取更加彻底,提高油料的出油率,节约家庭生活成本,所述榨油腔8的下侧中部留有漏油孔15,所述漏油孔15通过管道连接有集油槽16。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华琼,未经何华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42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清除油脂中过氧化物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低温热解低阶煤荒煤气回收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