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脑疾病患者用头部气垫软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5007.0 | 申请日: | 2015-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400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09 |
发明(设计)人: | 谢莉;毛星刚;张丹琦;王娟;恒彦;郝佩;李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7/07 | 分类号: | A61G7/07;A61F7/1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郑建;孙雅静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脑 疾病 患者 头部 气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颅脑疾病患者用头部气垫软枕。
背景技术
坚硬的颅骨,就像一个天然的头盔保护着我们的大脑,尽管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应用,以及高处坠落意外损伤等,使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呈持续升高的趋势,致死和致残的发生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另外,随着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许多颅脑疾病可通过手术治疗。对于颅底及深部脑组织病变的手术,会不可避免的牵拉脑组织。严重的颅脑外伤及手术牵拉会扭曲或撕裂脑内的神经、血管及其他组织。神经血管通路受到破坏,或引起出血、水肿,颅内出血和脑水肿使颅腔内容物增大,但颅腔本身不能相应扩大,其结果是颅内压力升高,脑组织进一步遭到破坏。
现有的普通枕头,容易造成长期卧床及昏迷的患者的头部出现压疮、呼吸不畅等症状,特别对于颅脑创伤及颅脑手术后的患者,普通的枕头不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患者无意识的运动,容易导致头部压疮的发生,且对于头部出现脑水肿的患者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另外,对于昏迷患者和气管切开的患者,都需要对头部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而现有的枕头不能达到上述的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枕头不能进行头部固定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颅脑疾病患者用头部气垫软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颅脑疾病患者用头部气垫软枕,包括枕体,该软枕还包括侧撑体,侧撑体设置在枕体的上部,侧撑体围绕人体的头部对人体头部进行固定。
具体的,所述的侧撑体包括第一侧撑体和第二侧撑体,第一侧撑体和第二侧撑体沿垂直于枕体长度方向设置在枕体上,第一侧撑体为柱状的气囊结构,第二侧撑体为柱状的气囊结构,第一侧撑体与第二侧撑体分别位于人体头部的两侧配合实现对人体头部的固定。
进一步的,在第一侧撑体和第二侧撑体上对应的患者耳部部位分别设置耳部凹陷槽,用于放置人体耳部。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后撑体,后撑体沿枕体长度方向设置在枕体上,后撑体、第一侧撑体和第二侧撑体围成三面封闭一边开口的结构。
具体的,后撑体为由前到后渐大的气囊结构。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后脑缓冲部,后脑缓冲部设置在枕体中部对后脑进行缓冲支撑。
具体的,所述的后脑缓冲部为凹槽状结构,在后脑缓冲部内设置软垫,且在后脑缓冲部的软垫下层设置冰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的颅脑疾病患者用头部气垫软枕通过侧撑体的设置,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头部的不自主运动,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且气囊式的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大小的调整;
(2)同时,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后撑体,可以对患者的头后部进行支撑,且通过气囊式的由前到后的渐大的后撑体结构,能对患者的头后部进行支撑固定,使患者更加的舒适;
(3)另外,考虑到后脑需要软性支撑和某些患者后颅脑组织出现水肿的情况,本实施例的软枕在中央位置设置后脑缓冲部,在该部设置软枕和冰垫,以进行软性支撑和降温,利于患者头部的水肿缓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垫软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软垫和冰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枕体、101-颈部凸边、2-第一侧撑体、201-第一充气口、202-耳部凹陷槽、3-第二侧撑体、301-第二充气口、4-后撑体、401-第三充气口、5-后脑缓冲部、501-软垫、502-冰垫;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颅脑疾病患者用头部气垫软枕,该软枕主要通过设置在枕体上部的围绕人体头部的侧撑体实现对人体头部进行固定,防止昏迷患者、脑外伤患者或气管切开患者的不自主的脑部活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具体的,第一侧撑体为柱状的气囊结构,第二侧撑体为柱状的气囊结构,第一侧撑体与第二侧撑体分别位于人体头部的两侧配合实现对人体头部的固定,气囊式结构的侧撑体不仅较柔软舒适,且可以根据不同患者头部的大小进行充气量的调整,以便更加的舒适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
且为了使患者的耳部不受压迫,在第一侧撑体和第二侧撑体对应的患者耳部部位设置耳部凹陷槽,避免对患者的耳部产生不必要的压迫;
后撑体为由前到后渐大的气囊结构,通过充气量来控制后撑体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患者头部大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50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智能防盗锁
- 下一篇:一种支持模糊音的数字双拼双笔整句输入法及其键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