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掌防滑减震鞋底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7711.X | 申请日: | 2015-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2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江亿仁鞋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B13/22 | 分类号: | A43B13/22;A43B7/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赵慧 |
地址: | 3622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滑 减震 鞋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掌防滑减震鞋底。
背景技术
鞋底,作为鞋的重要功能提供者,有助于提升鞋的穿着舒适度,并提供鞋底的防滑性、减震性等功能。然而,现有的鞋底一般更重视鞋底的纹路美观设计,其所能提供的防滑性和减震性均不能满足要求,尤其是运动鞋。
另外,根据足部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在触地后期一般以前脚掌着地,鞋底前掌部与地面紧密作用,如果鞋底前掌部的防滑性不好则容易打滑摔倒,如果鞋底前掌部的减震性不好则可能地面的反作用力直接传递给脚部和下肢链而导致易疲劳受伤。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掌防滑减震鞋底,鞋底前掌部具有良好的防滑性和减震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前掌防滑减震鞋底,包括鞋底下表面,所述鞋底下表面包括与前脚掌对应设置的前掌部,所述前掌部的内侧边缘前后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鞋头的一侧呈相对所述第一凸起触地面向上且向前倾斜的前倾斜面,所述第一凸起朝向后跟的一侧呈相对所述第一凸起触地面向上且向前的后倾斜面;
所述前掌部的外侧边缘前后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鞋头的一侧呈相对所述第二凸起触地面向上且向前倾斜的前倾斜面,所述第二凸起朝向后跟的一侧呈相对所述第二凸起触地面向上且向前的后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由一体连接的第一方柱凸起和第一三角柱凸起组成,所述第一三角柱凸起靠近所述前掌部中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三角柱凸起向后且朝向所述前掌部中心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一三角柱凸起的倾斜角度为40°~60°。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由一体连接的第二方柱凸起和第二三角柱凸起组成,所述第二三角柱凸起靠近所述前掌部中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三角柱凸起向后且朝向所述前掌部中心倾斜。
优选地,所述第二三角柱凸起的倾斜角度为40°~60°。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触地面和所述第二凸起的触地面上均设有排水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前掌部内侧边缘设有第一凸起并在外侧边缘设有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前倾斜面呈向上且向前倾斜,有助于提升鞋底下表面内侧边缘和外侧边缘的防滑性能,且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后倾斜面呈向上且向前倾斜,使得在触地后期后倾斜面受力变形并储存部分运动能量,该变形有助于提升前掌部的减震性能,同时在蹬地后能量回归明显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掌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所示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沿图1中所示B-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第一凸起;11、第一方柱凸起;12、第一三角柱凸起;20、第二凸起;21、第二方柱凸起;22、第二三角柱凸起;30、排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掌防滑减震鞋底,包括鞋底下表面,所述鞋底下表面包括与前脚掌对应设置的前掌部。
所述前掌部的内侧边缘前后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凸起10,所述第一凸起10朝向鞋头的一侧呈相对所述第一凸起10触地面向上且向前倾斜的前倾斜面,所述第一凸起10朝向后跟的一侧呈相对所述第一凸起10触地面向上且向前的后倾斜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10由一体连接的第一方柱凸起11和第一三角柱凸起12组成,所述第一三角柱凸起12靠近所述前掌部中心设置,所述第一三角柱凸起12向后且朝向所述前掌部中心倾斜,倾斜角度为40°~60°。
所述前掌部的外侧边缘前后间隔设有多个第二凸起20,所述第二凸起20朝向鞋头的一侧呈相对所述第二凸起20触地面向上且向前倾斜的前倾斜面,所述第二凸起20朝向后跟的一侧呈相对所述第二凸起20触地面向上且向前的后倾斜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20由一体连接的第二方柱凸起21和第二三角柱凸起22组成,所述第二三角柱凸起22靠近所述前掌部中心设置,所述第二三角柱凸起22向后且朝向所述前掌部中心倾斜,倾斜角度为40°~60°。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本实施例还进一步改进,即在所述第一凸起10的触地面和所述第二凸起20的触地面上均设有排水凹槽30,该排水凹槽30利于有效排除所述鞋底下表面的积水,又助于提升与地面之间的抓地防滑效果,进一步增强防滑性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作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江亿仁鞋业有限公司,未经晋江亿仁鞋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77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