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8822.2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28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吴仕贵;王凤林;苗在朝;赵增平;陈松鹤;黄红星;冯堃;谢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朝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27/04 | 分类号: | E21B2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何立春 |
地址: | 10009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层 气井 捞煤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层气井用的修井作业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
背景技术
煤层气在开始产气之前和产气时要排出井中的水,以其降低井底回压,使煤层气的自身能量克服井筒阻力流到地面之上被开采出来。在排水采气过程中,为了避免压力波动对煤层的影响,一般要控制排水量,使其排水流速很慢,流水携带煤粉的能力低,煤粉容易沉积在井底。当煤粉在井底沉积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堵塞煤层气及产出水的通道。因此,煤层气井在开采过程中要定期清除井底煤粉。目前清除煤层气井底煤粉的办法一般采用循环冲洗法。即在井筒内下人冲洗管柱,洗井液通过高压泵车经管柱注入井内,再从管柱与套管之间的环空流出,洗井液在循环过程中冲洗井底煤粉,并将其携带出井,恢复生产。但此种冲洗法有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煤层气井长时间生产造成地层亏空,漏失严重,洗井水会流入煤层,煤粉不仅冲不出来,而且冲洗水进入煤层使煤层气无法解析,今后无法产气;2、冲洗施工需要有泵车、罐车及井口配套设施,施工费用高,劳动强度大。目前在现场还采用抽砂泵清除油水井的井底沉砂,但它不适合用于煤层气井清除井底煤粉,因为煤粉的粒径小,分批过滤器挡不住煤粉,煤粉会在井内循环不能被清除。如采用精密过滤,过滤器又会被堵塞,使其无法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该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可以将煤层气井底的煤粉清除干净,使煤层气井正常产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煤层气井捞煤粉装置,包括驱动杆、储粉筒、上螺旋装置、定位接头、阀座、环阀、下螺旋装置及套筒,其中环阀从阀座的下部装入阀座内,所述环阀与阀座密封配合,所述环阀的上端由阀座上设有的通孔穿出、并与定位接头的下端连接,所述定位接头的上端与上螺旋装置的下端连接,所述上螺旋装置的上端连接驱动杆,所述环阀的下端与下螺旋装置连接,所述阀座的上端连接储粉筒,所述上螺旋装置和定位接头容置于储粉筒内,所述阀座的下端连接套筒,所述下螺旋装置容置于套筒内。
所述上螺旋装置和下螺旋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中心杆和设置于中心杆上的螺旋片。所述上螺旋装置的下部设有防沉搅拌片,所述防沉搅拌片为2-6片、并沿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上螺旋装置的中心杆上。所述下螺旋装置的下部设有搅拌片,所述搅拌片为2-6片、并沿周向均匀分布在下螺旋装置的中心杆上。所述上螺旋装置上的螺旋片的螺距为40-200mm,所述下螺旋装置上的螺旋片的螺距为40-200mm。
所述环阀的上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由阀座上设有的通孔穿出、并与定位接头的下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降低了劳动强度,可以将煤层气井底的煤粉清除干净,使煤层气井正常产气。
2.本实用新型通过环阀与阀座的分离或密封配合,实现煤粉浆的输送或提取,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驱动杆,2为储粉筒,3为上螺旋装置,4为防沉搅拌片,5为定位接头,6为阀座,7为环阀,8为下螺旋装置,9为搅拌片,10为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包括驱动杆1、储粉筒2、上螺旋装置3、定位接头5、阀座6、环阀7、下螺旋装置8及套筒10,其中环阀7从阀座6的下部装入阀座6内,所述环阀7与阀座6密封配合,所述环阀7的上端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由阀座6上设有的通孔穿出、并与定位接头5的下端连接,所述定位接头5的上端与上螺旋装置3的下端连接,所述上螺旋装置3的上端连接驱动杆1。所述环阀7的下端与下螺旋装置8连接,所述阀座6的上端连接储粉筒2,所述上螺旋装置3和定位接头5容置于储粉筒2内,所述阀座6的下端连接套筒10,所述下螺旋装置8容置于套筒10内。所述驱动杆1、上螺旋装置3、定位接头5、环阀7及下螺旋装置8连接为整体、并能在储粉筒2和套筒10内沿轴向作直线运动,所述阀座6用于与环阀7密封配合,同时起到轴向限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朝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联煤层气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石油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东营市朝阳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88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USB随身碟的卡片保护盒
- 下一篇:U盘活页记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