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体骨折撑开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69633.7 | 申请日: | 2015-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971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赫兰学;王桂峰;金海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连有;马震卓 |
主分类号: | A61B17/56 | 分类号: | A61B17/56;A61B17/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贝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20 | 代理人: | 马红 |
地址: | 132000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骨折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体骨折撑开钳。
背景技术
胸腰椎骨折后,手术复位是通过在伤椎上位及下位两个椎体个打入两枚椎弓根螺钉,通过撑开杆撑开伤椎,但由于伤椎碎裂及间盘损伤等因素,使椎体不能全方位复位,往往椎体一部分骨质复位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发明种椎体骨折撑开钳,形如手术髓核钳,髓核钳是抓取用的,本撑开钳则相反,是撑开用的,可以通过椎弓根通道,插入到需要撑开的塌陷骨块下方,通过撑开使骨折复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椎体骨折撑开钳,包括钳头、左钳颈、右钳颈、左钳柄、右钳柄、铰接轴一、铰接轴二、铰接轴三和铰接轴四,所述钳头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铰接轴一、铰接轴三连接左钳颈、右钳颈,左钳颈和右钳颈的底端分别通过铰接轴二、铰接轴四连接左钳柄、右钳柄。
所述左钳颈和右钳颈底侧设置凹轨。所述左钳颈和右钳颈的撑开角度为0-1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水平滑移经铰链传动形成纵向撑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撑开钳经椎弓根到达椎体骨折塌陷部位后,固定钳头位置,推动铰接轴一、铰接轴三,使左钳颈、右钳颈前移,旋转,经铰接轴二、铰接轴四转动,使左钳柄、右钳柄前移并撑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撑开使用,可以通过椎弓根通道,插入到需要撑开的塌陷骨块下方,通过撑开使骨折复位,骨质复位效果好,恢复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椎体骨折撑开钳的结构图;
图2为所述椎体骨折撑开钳的A-A剖面图;
图3为所述椎体骨折撑开钳撑开图;
图4为左钳颈底部结构图;
图5为左钳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钳头;2左钳颈;3右钳颈;4左钳柄;5右钳柄;6铰接轴一;7铰接轴二;8铰接轴三;9铰接轴四;10凹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椎体骨折撑开钳,包括钳头1、左钳颈2、右钳颈3、左钳柄4、右钳柄5、铰接轴一6、铰接轴二7、铰接轴三8和铰接轴四9,所述钳头1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铰接轴一6、铰接轴三8连接左钳颈2、右钳颈3,左钳颈2和右钳颈3的底端分别通过铰接轴二7、铰接轴四9连接左钳柄4、右钳柄5。
所述左钳颈2和右钳颈3底侧设置凹轨10。所述左钳颈2和右钳颈3的撑开角度为0-1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水平滑移经铰链传动形成纵向撑开。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撑开钳经椎弓根到达椎体骨折塌陷部位后,固定钳头1位置,推动铰接轴一6、铰接轴三8,使左钳颈2、右钳颈3前移,旋转,经铰接轴二7、铰接轴四9转动,使左钳柄4、右钳柄5前移并撑开。
本实用新型撑开使用,可以通过椎弓根通道,插入到需要撑开的塌陷骨块下方,通过撑开使骨折复位,骨质复位效果好,恢复快。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连有;马震卓,未经于连有;马震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4696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凝胶成胶时间测定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回转窑燃烧器安装装置